大湾区时代来临 珠三角各市如何抓时机找定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7-05-02 08:38:00
分享

金融

自贸区城市承担金融创新

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共建金融核心圈,将是这一轮布局题中应有之义。

何宁卡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地位进行过描述。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过去一段时间,粤港澳虽然坐拥香港这一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但广东却并没有很好发挥其作用,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认为,通过金融整合,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将有助于打造一个服务“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

事实上,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出台之前,多位专家就呼吁要在金融领域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和融合,而这些呼吁更多地集中在广深以及珠海这三个开设了自贸区的城市。

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两年时间来,三个自贸区片区在构建金融改革创新规则体系、推动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推动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以及推动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屡出成绩,多项举措更是在国内先试先行。

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提上议事日程,前海作为金融领域的先行军的角色也越发明显。截至今年一季度,自贸区内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3367家,占比超过40%,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04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

3月3日上午,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还率团拜访英国首相府,并签订中英相关合作协议,将在前海打造“中英金融科技城”,打造全球高端金融产业综合体和金融综合生态圈。

南沙和横琴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也将继续深化。其中,南沙就提出,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城市,以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等重大功能性战略平台为抓手,全面加强与港澳的深度合作。横琴则已经规划多个金融大厦,未来将建设金融产业发展平台、金融总部基地、国际学术论坛及金融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

各地均以“创新”驱动新发展

早在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其中广东被列入省级行政区之中,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该次广东改革试验区提出的粤港澳合作,明确加入“创新”两字,表明“创新”将是这次广东改革试验区最核心的命题。

广州和深圳毫无疑问,是广东最具备创新基因的城市。广州是高校科研力量强大,深圳的创新生态完善。两者对于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是广东省内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而在经济转型已经逐步由“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当下,每个城市也都毫不讳言他们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望。

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珠海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粤港澳创新合作先行地、国际高端人集聚区;

江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深化小微双创出发,打造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

中山定位为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吸引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

佛山将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构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体系。一方面,以佛山科技大学为中心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通过城产人教融合支撑创新;一方面省市共建大学城卫星城,吸引大学城优质人才进驻;

东莞将大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不断增强对人才的承载力和集聚力;惠州将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十大品牌”,高效率激活人才;肇庆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任务,坚持引育并举,扩大人才增量、盘活人才存量。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年初广东省委印发的《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的新背景下,实行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更加开放的居留政策。由此也不难看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港澳优质的人才资源亦将有更大机会向珠三角城市输出。

空间

珠三角融合共同开拓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诞生之初,其对标的对象就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经济体。从卫星图上可直观看到,目前无论是纽约还是东京,其开发程度都已经非常高,换言之就是开发的空间也比较少了。而粤港澳大湾区则很多地方仍是绿色的一片出绿地,前景可期。

4月19日,香港考察团一行开启为期三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考察,其重点考察区域是珠江西岸。考察临近结束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称,珠江西岸有后发优势,将来发展潜力非常大。确实,因为一河之隔,海运没有陆运方便,珠江西岸发展落后于东岸,但也因此凸显出珠江西岸丰富的土地资源,珠三角一二线城市及港澳的高强度开发的现状,急需西岸和粤西的贯通。

在过往,澳门和珠海一直就“土地”这个关键词进行合作。从2009年至今,澳门从珠海横琴陆续争取到总面积近6平方公里的分散土地参与开发,采取了多种模式。珠海也曾抢先独家感受到了各项政策优惠的甜头。如今,这种分享政策红利的经历,亦有望扩大到中山的翠亨新区、江门的大广海湾新区、广州南沙。

在惠州和肇庆,空间和生态都成为其主打的王牌之一。其中,惠州定位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既是生态担当,又以港深腹地优势,极有可能成为“城市未来”。而肇庆则提出了发展空间广阔、成本优势明显等特点。珠三角9个城市中,肇庆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市,但当前的土地开发强度只有6.2%,仅为珠三角平均水平的1/3,是大湾区内土地开展强度最小的城市。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