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第十四届中拉高层学术论坛于广州中山大学开幕。来自联合国、拉美区域国际组织、中国与拉美多国的官员与学者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围绕“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和拉美国家现代化经验和绿色发展道路”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及中国社科院大学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邱小琪指出,中国的绿色现代化道路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协同推进,实现相互促进。为此,中方愿与拉美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绿色发展合作,赋能双方的现代化进程。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何塞·曼努埃尔·萨拉查—西里纳赫斯表示,中拉合作对拉美国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拉双方在发展理念上存在诸多共识。
拉美区域性国际组织拉美经济体系常任秘书莱斯利·戴维强调了中拉知识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中拉关系不仅仅是贸易或投资,更是一种包含了学术机构和智库间交流的成熟关系。拉美经济体系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一道,推进中拉知识、技术和能力建设合作。
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指出,学术交流是连接不同文明、促进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中山大学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各国的学术界同仁一道,共同书写中拉交流与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翟国强指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文明互鉴。中拉虽远隔重洋,但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分享与绿色发展共识正不断拉近彼此距离。
巴西联邦经济委员会主席塔尼娅·特谢拉则表示,巴西旨在通过南南合作向全球南方国家分享巴西在包容性发展、生物经济和可持续公共政策方面的经验,并从国情相似国家汲取智慧。
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拉美产业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拉美绿色转型、中拉国家治理经验与现代化模式,以及中拉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谢文泽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拉美工业化之间的互鉴与共生关系,认为加强中拉现代化经验交流与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将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重要参考。
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谌园庭提出,中拉合作应超越现有范式,积极探索“路径创造”,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平衡”。
阿根廷经济部前国务秘书拉米罗·奥尔多基以中阿关系为例分析了拉美国家同中国关系的发展路径。他指出,阿根廷与中国应超越以初级产品贸易和基础设施贷款为主的传统合作模式,将资源互补优势转化为协同发展动力,共同探索高技术产业赋能、绿色低碳转型与包容性增长为特征的现代化新路径,构建南南合作中创新联动、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卢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