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2日,2025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适逢广外建校60周年,本届论坛以“新技术与跨部门协同:开创亚洲高等教育韧性与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为主题,汇聚了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所高校及机构的200余名代表、15个国家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共商亚洲高等教育发展大计。
开幕式上,广外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论坛主题紧扣全球教育变革趋势,呼吁亚洲高校加强创新合作,推动教育协同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站在建校60周年的新起点,广外愿与各方携手,为亚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广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仕敏在致辞中指出,广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他期待与会高校能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治理协作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高等教育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通过视频致辞,祝贺广外建校60周年,并表示论坛主题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对亚洲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引领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在全体大会环节,多国高校负责人发表主旨演讲。广外校长闫相斌教授强调,亚洲高等教育要实现“技术赋能、协同增效、文化铸魂”的有机统一,构建更具韧性与包容性的教育生态。韩国东西大学校长(Jekuk Chang)张济国教授提出,要继续推动构建亚洲联盟大学,致力于实现亚洲高等教育的韧性与包容性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教授指出,外语院校要紧扣国家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对外开放与文明互鉴。
论坛期间举行的主题沙龙活动中,近30所中外高校的代表围绕AI驱动跨境协作、跨学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不同区域的实践案例,探讨了亚洲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在论坛期间举行的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2025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广州宣言》(下称“广州宣言”)。随后的项目洽谈与签约仪式促成了40余项校际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论坛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闭幕式上,闫相斌宣读了《广州宣言》并致闭幕辞,总结了论坛达成的三项重要共识:一是技术赋能成为跨境协作的核心引擎,二是跨学科与跨文化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三是产教融合构建创新生态的共生网络。最后,广外与下届论坛主办单位印度韦洛尔理工大学完成会旗交接。
据悉,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前身为“中泰大学校长论坛”。论坛的构想始于2001年,2003年正式定名为“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经过二十余年发展,该论坛已成为促进亚洲高校合作、推动教育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提升亚洲地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谢睿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