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横琴长隆海洋王国举行“帝企鹅家族迎新派对”,22只新生帝企鹅宝宝正式与公众见面。今年,横琴长隆再次刷新了全球在人工保育条件下帝企鹅繁育数量的世界纪录,在帝企鹅的产蛋数量、孵化集中度与繁殖成活数上均创下历史新高,并迎来了更多“子二代”帝企鹅的诞生。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长隆帝企鹅种群已形成可持续繁衍的稳定格局。
7月26日,经过帝企鹅爸爸长达67天的精心孵化,首只帝企鹅宝宝“皮皮”破壳而出。随后,更多小生命接连诞生,最小的宝宝于8月19日出世。
活动当天,这批新生的小企鹅也获得了它们专属的名字。22只毛茸茸的小帝企鹅们在雪地上蹒跚学步、探头探脑,萌态十足地探索着新世界。
长隆保育专家、被称为“企鹅爸爸”的张学平介绍,团队的成功源于对南极原始生境的极致复刻。他们以精准模拟南极环境为核心,从严格遵循南纬69°的光照周期,到精细的温湿度调控、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防霉菌)以及专业的水质管理,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极地生态系统。此外,长隆还通过环境、食物、认知等多元丰容措施,全面提升动物福利,确保企鹅能够“安居乐业”。
张学平还介绍了帝企鹅繁衍策略的智慧:“在野外,帝企鹅是唯一选择在南极严冬进行繁殖的企鹅物种。这看似在最恶劣的时节‘生孩子’,实则是大自然赋予的顶级智慧。它们利用这个时间差,使得雏鸟破壳后,恰好能迎来食物最丰富的南极春季,从而确保了后代的最高成活率。”
自2016年首次成功孵化帝企鹅、打破亚洲最低纬度繁殖纪录以来,长隆在极地保育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今,当年孵化的“子一代”帝企鹅已加入繁殖行列,种群数量接近百只。截至目前,横琴长隆累计繁育的企鹅总数已超过400只,成为全球人工保育环境下规模最大的企鹅展示种群。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