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白云深处”(DeepCloud)AI教育平台发布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教育范式转型”学术研讨会。此次活动系广外建校60周年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汇聚了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
在发布会现场,广外党委书记石佑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原校党委书记、校长蒋洪新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欣教授及广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未来人文实验室主任聂珍钊教授共同发布了“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
石佑启在致辞中指出,该平台的发布是学校“科技赋能人文”的标志性成果,广外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人文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白云深处”AI教育平台作为未来人文实验室的核心成果,构建了“学、教、研、创”一体化智能体系,涵盖问学、问教、治学、创作四大模块。平台整合了知识图谱、声音克隆等前沿技术,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多语种文本分析及虚拟仿真交互等功能,旨在推动从“技术辅助”到“范式革新”的跨越。
陈众议教授表示,该平台是人文学科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强调AI发展需由人文价值与民族精神引领,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孙有中教授认为,“白云深处”是AI时代中国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节点,其“问学”“问教”等功能将有效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新教师成长。
王欣教授指出,“白云深处”平台引领了外语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向,将推动文学教学与研究创新,增强中国学者在国际学界的对话能力。
浙江大学吴笛教授评价该平台具有里程碑意义,期待其使人文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新活力。
聂珍钊教授表示,“白云深处”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部署,以“AI赋能、数据驱动、多模态交互”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学生的“私人导师”、教师的“得力助教”、学者的“科研伙伴”与作家的“创作助手”。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教育与文化交流展开深入讨论。专家们认为,AI技术正重塑文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模式向“人机协同”转变,并强调在技术应用中需坚守人文内核与伦理价值。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谢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