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十五运会,粤港澳大湾区展现创新活力

科技赋能十五运会,粤港澳大湾区展现创新活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11: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9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举行“科技全运”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高科技产品在本届全运会中的应用情况,展现了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十五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科技创新的展示窗口。据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介绍,专班围绕赛事需求,立足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积淀与创新优势,精选了130多款高科技产品,覆盖“技绽开幕、智慧场馆、赛事保障、科技助残”四大核心场景,构建起“科技赋能体育”的广东范式。

开幕式成为科技与创意交汇的焦点。由广东省自主研发的“海马”号遥控潜水器下潜至1500余米的深海,采集“源火”火种;人形机器人化身乐手,协同奏响古老乐章;电光水雾模拟的“科技火焰”、AIGC生成的灵动吉祥物与震撼的裸眼3D技术,共同铸就了一场视听盛宴。

在场馆运营与赛事保障方面,智慧元素无处不在。MOC赛事智能助手依托大模型实现语音交互;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为志愿者服务站降温节能;肇庆赛区使用的竹塑板材颁奖台实现绿色循环;5G-A、AI、物联网等技术则支撑起通感网络、无人巡检、场馆流量智能分发等高效服务。

科技亦深度融入服务体验与人文关怀。无人驾驶汽车、氢能共享单车、智能咖啡机器人等便捷设施,为参赛观赛提供全新体验。在即将举办的残特奥会上,除先前备受关注的智能爬楼轮椅、外骨骼康复机器人、AI视障眼镜等多款产品外,执委会还将推出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在残特奥会多项比赛中为运动健儿们助力。

谈及科技产品的后续应用,夏奇峰表示,许多技术将在赛后持续服务社会民生。南方电网的无人巡检系统将应用于城市电网,智能咖啡机已推广至市政公园、医院等场景,导盲AI眼镜亦开始对接融资渠道,推动创新成果从赛场走向生活。

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小燚分享了广州以开放姿态汇聚400多项科技成果的经验。香港团队的制冷涂层技术、本土企业的预制式环保跑道、“马脸识别”通关系统等多个项目已落地,将前沿成果转化为切实的办赛效益与民生服务,真切体现了湾区协同的创新活力。

深圳赛区则充分发挥其科技产业创新优势。据深圳赛区执委会科技专班常务副组长、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建辉介绍,深圳在赛事指挥、跨境马拉松无感通关、场馆智慧化改造等方面广泛应用数字孪生、5G-A、人工智能等技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火炬手、构网型储能电站等创新应用,不仅服务于赛事,更将为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本次“科技全运”的实践彰显了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九年稳居全国第一的坚实基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聚力共赢的澎湃活力。通过“赛时秀科技,赛后留产业”的模式,科技与体育的碰撞正催生更广泛的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体育科技创新高地开辟崭新篇章。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谢睿琪)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