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东珠海举办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东珠海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09: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5日,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主题论坛《数智时代·人文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家教门风的传承与创新》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主办,共设“报告发布”“主题演讲”“沙龙对话”三个环节,吸引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参加。

在开幕致辞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长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孔毅和珠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珠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芳分别发表了讲话。其中,刘长旭副校长指出,“家教门风”是“树人立人”的核心力量,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底色,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

 

在报告发布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于丹教授发布了题为《数智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家教门风的新生态》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传统家教门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数智时代湾区家教门风的创新路径。

在主题演讲中,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澳门东南学校校长、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联合会副主席郑洪光以《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数智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澳门家风传承与创新》为题,分享了澳门家风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思考。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林丹华教授,澳门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校长、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理事长刘丽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田丽丽教授也分别发表了演讲。

在沙龙对话环节,由于丹教授主持,林丹华、郑洪光、刘丽妹和田丽丽四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赋能的家教新范式”主题,就家庭教育最应重视什么、家长如何应对虚拟交流多于线下交流的局面、如何把握学生使用节制度和思考力的尺度三大现实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

沙龙对话现场

本次论坛汇聚多方智慧,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家庭教育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新时代家教门风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动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孔毅表示,未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将持续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发展,助力其在学术、人才与社会服务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陈玲仪)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