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出台《专项债券项目债贷联动机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激活资金效能,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重大项目、投向实体经济,为重大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据悉,这是全省出台的首个专项债券项目债贷联动机制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以县(市、区)为单位,每批申报发行的专项债券项目中,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总体需求规模比重原则上不低于15%。
“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推动市属县属国企加快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注入优质资源、强化现金流管理、引入担保资源等方式,持续提升国企融资能力,夯实市场化融资基础。”湛江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用活这个“15%”资本金占比,项目的“造血”功能将得到强化,“把有限的专项债券额度投放到更多项目上,做实资金拼盘,挖掘投资增量,政府投资的‘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
据介绍,《工作方案》设定两个“25%”关键指标。一个“25%”是指对于国有企业承接的专项债券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政策性银行融资方式筹集项目资金,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承接的专项债券项目,原则上政策性银行贷款比例应占总投资25%以上。另一个“25%”是指加大专项债券倾斜支持力度,对相关行业或县(市、区)实施的重大项目总体金融贷款规模达到项目总投资25%以上的,在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时给予倾斜支持,推动项目单位主动对接金融资源,通过“专项债+金融贷”组合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此前,湛江已在实践中积累债贷联动经验。广湛高铁湛江北站项目统筹19.8亿元财政及专项债券资金,成功撬动25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项目以2.1亿元专项债券为基础,获银行授信9.55亿元。
为保障政策落地,《工作方案》建立“两激励一约束”机制。激励方面,将债券发行及配套融资情况与全年额度分配挂钩,对进度快地区予以倾斜;优化国企考核,动态调整负债与收益指标,引导实施优质项目。约束方面,强化全流程监管,对债贷联动推进不力的地区,采取扣减额度、限制发行等措施。
此外,湛江还探索多元化融资路径。东海岛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获1.5亿元基金投放,撬动12亿元银行授信,实现“小资金激活大融资”。
湛江市发展和改革局表示,湛江将持续推动《工作方案》落地,完善“债为基、贷为翼”融资模式,推动国企专项债项目银行贷款全覆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重大项目建设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张子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