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高校法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广州地区高校法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8 16: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17日,第十期广州地区高校法学院院长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论坛由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广州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广州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协办。论坛以“立足本土,坚定自信:法治实践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为主题,邀请境内外部分知名高校法学院院长和广州地区8所高校法学院院长及法律实务界人士等深入开展交流研讨。

广州市法学会负责同志、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岳和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汪世荣应邀作了专题分享。

刘云生、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景琛、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雅萍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韩永红、澳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魏丹和广州知产法院政治部负责同志、广州市律协副会长李伟东参与圆桌论坛或者与谈交流。

参与活动的还有广州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广州互联网法院有关部门和市法学会下属研究机构负责人,广州地区高校法学院、科研院所师生代表等。

在回答记者有关人工智能(AI)与法学教育的关系问题时,暨南大学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郭宗杰表示,学院提出要AI+,即所有课程都要用上AI这个工具。学院现在专门开设AI相关的课程、其中数字法学、文献检索等课程与AI联系更多。“AI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工具,如果我们不用这个东西,实际上就落伍了。AI能够极大节约检索的成本、帮助我们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可以极大的节约我们的时间和资源”。他指出,不可能完全依靠AI,因为AI通过网络搜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关联性都需要人去最终判断。“我们现在基本上还是把它当做一个比较好的辅助工具,终极的东西还是要靠人去分析把握。一些决策,特别涉及到知识性的、需要运用社会知识去做判断的东西,还是需要我们人去做出。AI是不能完全替代的”。

有关澳门大学法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实践,该学院副院长魏丹对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制度创新的实验场,整个区域的融合、经济互通等,关键要有法治建设的参与。“澳门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包括在商事仲裁、投资保护、金融合规、数据监管等方面,澳门可以成为规则协调的一种翻译器,或者说一个连接器,特别是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大学法学院除了加强大湾区法治融合的研究力量投入之外,还积极在课程方面进行创新,强化比较法和跨域法的学习,并为学生开设了法律与科技相关的前沿课程。“法学院和大湾区多所高校的法学院都有合作交流的机制,包括联合培养的一些模式,定期和兄弟院校举办学术研讨,学生有很多机会去大湾区实习”。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