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水道升级工程:绘就内河建设的生态新图景

顺德水道升级工程:绘就内河建设的生态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8 15: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双碳”目标下,内河工程如何打破“建设与环保”的两难困局?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航道工程)给出了答案。

记者日前了解到,作为交通运输部、广东省“十四五”水运建设重点项目,这项旨在提升珠江流域通航能力的工程在桩基施工、资源利用、运输组织等关键环节深耕细作,交出了“通航能力跃升”的成绩单,成为内河工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

桩基施工是航道工程的核心环节,也是传统施工中噪声、泥浆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从源头破解这一难题,项目部以技术革新为抓手,推动施工模式实现“绿色蝶变”。

传统锤击钢护筒施工时,90分贝的刺耳噪声常让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大量泥浆排放更给水体环境带来压力。项目部经过多轮技术论证,全面推广静压工艺---通过液压震动系统将钢护筒平稳压入土层,施工周围噪声直接降至50分贝以下,达到国家居民区环境噪声标准,实现了“工程施工不扰邻”。

在成孔工艺上,项目部以旋挖钻替代传统冲击钻,不仅大幅减少泥浆用量与电能消耗,还配套引入泥沙分离器,将泥浆循环利用率提升至80%;经摊铺晾晒处理后,泥浆含水率控制在40%以下,压滤后的废料可直接用于施工便道填筑,彻底实现“废浆零外运”。

在灌注桩钢筋笼制作中,项目部创新采用“长短钢筋结合、接口错开”的工艺设计:既严格符合技术规范,又能将长短不一的钢筋料科学利用,从源头减少浪费。配合自动弯曲机、剪切机的毫米级精度加工,钢筋材料损耗率从行业常规的5%降至3%。

针对焊接作业中可能产生的焊烟污染,项目部在场内配备2台高效焊烟过滤机,过滤效率达99.9%。“既要赶工期,更要护环境,这是我们对‘绿色建造’的基本要求。”项目经理潘庆杰表示。

结合珠江水系潮汐规律,项目部量身定制“潮汐运输时刻表”:运输船队利用涨潮期水流助力满载上行,大幅降低船舶油耗;同时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实时分析航道拥堵情况,智能规划最优航线,避免船舶滞航造成的能源浪费。

“绿色不是工程的‘附加项’,而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项目经理潘庆杰表示。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