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翰墨千春·绿美岭南——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在广州市东山湖畔的溯·榭映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该展览旨在通过艺术笔墨展现岭南古树的千年风姿,推动生态文明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注入人文情怀。
展览由南方农村报社等单位主办,并得到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民协书画专委会、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大力支持。展览汇集40多位书画家的60余幅精品力作,以艺术诠释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底蕴,成为广东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生动注脚。
本次展览为期5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据介绍,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三年来,广东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超4.19万场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目前,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超8.5万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全省古树名木全面建立“一树一码”电子档案,实现“一张图”动态管理;851株一级古树和名木全部安装智能监控,构建24小时全天候守护网络;2023年以来新建绿美古树乡村106个、古树公园55个,抢救复壮了一批古树名木,切实筑牢了岭南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本次书画展是广东以古树为主题的大规模艺术创作活动。今年7月25日起,40多位书画家深入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大片区,对百年以上古树进行采风创作。
此次展览精选采风创作中的60余幅精品,通过四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城韵·都市记忆”展现珠三角古树与现代城市的共生共荣;“山魄·南岭奇观”呈现粤北山脉古树的原始雄浑;“乡魂·潮客寻根”挖掘粤东古树与宗族文化的深厚渊源;“绿韵·荔海生态”描绘粤西古树与农业生态的和谐图景。
开幕式现场,南方农村报党委书记、主编严亮在致辞中引用《诗经》“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深情阐释古树的文化意义:“每一株古树,都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记录着风雨沧桑,映照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一株古树,都是岭南儿女的‘桑梓’,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畏与守护的绿色根脉。”展览同期发布了《翰墨千春·绿美岭南——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作品集》。
为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2024年5月10日,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在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项目由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局、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推进,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古树认捐·绿美有我”募集资金活动。
该项目涵盖了全省8万多棵古树,创新性地将其纳入认捐范围,认捐有效期三年,期满后可续捐。省内各机关事业单位、中央驻粤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均可通过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便捷参与。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县镇村绿化提升和古树精细化养护。(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