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四航局助力打造活力揭阳,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国庆盛大开街

中交四航局助力打造活力揭阳,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国庆盛大开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04 13: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国庆黄金周,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揭阳活力古城改造提升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中山路308栋南洋风格骑楼修缮完工,历史文化街区以连片拱廊、雕花灰塑的复古风貌盛大开放。开街当日,街区开展歌舞、非遗、民俗、语言类节目等文化活动,古城首日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揭阳古城,形如一枚浮在水面的“葫芦”,枕着榕江支流玉窖溪而生,自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建城起,便承载着“海滨邹鲁”的文化盛名,迄今已有885年历史。这里曾经商业繁茂,骑楼连绵,南洋风格的连续拱廊下,“协昌号”“同顺记”“万国医院”等老字号声名远播。然而,岁月的侵蚀却让这份繁华渐失光彩:骑楼外立面的贝灰层大片脱落,露出斑驳的青砖;木质门窗被虫蛀得千疮百孔,轻轻一碰便簌簌掉渣。

2024年中交四航局团队进驻。“刚来时,居民围着问‘会不会拆了重盖’,我当场承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揭阳人,我们一定会‘修旧如旧’,留住大家的乡愁。”中交四航(揭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树铭说。团队首先组建“攻坚小组”,逐栋摸排骑楼古建筑,走访200多位老居民,收集上百张泛黄老照片——小到“协昌号”牌匾的字体间距,大到骑楼廊柱的缠枝纹样密度,都要从老照片里找依据。“光是一栋骑楼的修缮方案,我们就改了13版。”中交四航局揭阳古城片区项目负责人彭刚指着一处刚修复的灰塑解释,“传统灰塑要用贝灰加糯米浆调和,我们试了6次色,就怕差一点,丢了历史的味道。

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针对灰塑、彩画、嵌瓷等非遗传统技艺,联合省级、市级传承人,遵循古法,既沿用传统材料,又融入现代工艺加固,让建筑在保持原貌的同时更加牢固;常态投入超千名作业人员、40余台设备,采用“空间分层、时间错峰”的立体施工法,顺利实现中山路、思贤路、玉滘溪、环古城南环段、滨江栈道先行段等改造提升区域开放。

如今中山路南洋风情拱廊连片重现,“协昌号”等老字号重迎宾客;环古城风貌提升工程南环段与滨江栈道先行段完工,沿溪步道上,老人散步、孩童嬉戏。

中交四航局以“精雕细琢”的态度,从高速出口到城市街巷,一步步焕新揭阳的城市肌理。仙桥高速口实现“焕新”。“我们在设计阶段便充分考虑仙桥的江南水乡特色,结合古桥头联‘仙山花果香千载,桥水波光活万畴’意境,以‘生态修复、功能激活、地域表达’为核心,利用荒地高差塑造微地形。”中交四航局榕城片区项目负责人唐文武介绍到,“通过流线型种植带或色叶植物组团形成动态视觉引导,增强高速视角的景观冲击力,以‘小而精’的景观设计提升榕城‘南大门’形象,实现生态、功能、美学的多维平衡。”

同时,项目团队还针对揭阳大道、临江北路、环市北路等核心主干道进行风貌提质工作。为此,项目团队配合当地政府先后拆除违规建筑近400处、提升外立面提升近300栋、沿线绿化改造近30公里,更通过优化道路沿线环境,为市民营造了宜居宜行的生活空间。

项目团队还快速推进多项民生项目,解决市民最关心的出行、教育、文化等需求——仅用30天便改造完成悦榕阁书房,利用暑假期间见缝插针完成华侨中学6栋教学楼改造升级,顺利完成渔湖桥(化龙桥)改建。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