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撂荒地”到“新粮仓” 首届节水抗旱稻评选十大新品种出炉

从“撂荒地”到“新粮仓” 首届节水抗旱稻评选十大新品种出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1 13: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8日,首届节水抗旱稻“我选我秀”新品种评选暨边际土地复耕应用现场观摩会在肇庆市农林科学院沙浦基地举行,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的23家成员单位共83份新品种在现场比拼,来自广东省、上海市等地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共300余人围绕节水抗旱稻示范推广深入交流。

边际土地复耕解决方案应用现场会

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进行头季收割作业。就在4个月前,这里还是石块遍地、杂草比人高的荒地,如今却已是一片丰收景象。据介绍,节水抗旱稻适用于多种种植场景,集高产、优质、节水、抗旱等优势于一体,是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标志性成果之一。今年4月,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下称“研究院”)采用直播旱管方式,在这里种植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8”。经现场测产,边际土地复耕再生稻头季亩产达640.9公斤。

再生稻二季不同割茬高度长势现场会

“‘旱优78’不仅有较强的抗旱性、耐贫瘠性,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再生稻二季不同割茬高度长势现场,华农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教授余新桥在稻田里边走边向参会来宾介绍,“这里头季亩产也达到了610多公斤,收割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生长,再生苗生长状况良好,预计二季也能有不错的产量。”据悉,这种直播旱管的再生稻生产模式已应用于肇庆市怀集县6000多亩边际复垦地上。

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我选我秀”展示评选

在“我选我秀”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展示评选现场,5位专家、12位企业代表考察参评品种在丰产性、抗倒性、产业潜力、米质商品性等方面的表现并进行打分。最终,“节优136”“旱优761”等十个品种(组合)脱颖而出,成为首届十大优秀品种。

“研究院自3月筹建、6月揭牌以来,短短半年已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在打造撂荒地复垦应用推广样板上超额完成任务,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华农校长薛红卫表示,华农将继续与各方深化合作,将沙浦基地建设成引领华南水稻绿色转型的根据地和校地合作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创新示范平台,通过选育优质品种、发展栽培技术等技术创新,引领农业新范式发展。

“我选我秀”评选结果发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曾波表示,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和推广,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挖掘粮食增产新空间提供了关键路径和有力武器。“仅在广东,如果科学复耕推广节水抗旱稻,有望新增稻谷200万吨,将显著提升区域粮食自给能力。”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吴蒋琳子)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