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在花都区赤坭工业园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中恒源集团与花都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恒智联(广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广东省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的重点工程。
据介绍,项目净用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项目一期总投资7.5亿元,以国家零碳园区、绿色工厂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新建2GWh新型储能智造中心、年处理6万吨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中心、年处理2万吨退役光伏板回收利用中心、碳中和研究院、科研中心及院士工作站。预计2027年6月前投产。
“这不仅仅是中恒能源集团的一个重要投资项目,它填补了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在新能源产业链后端循环利用与碳管理技术集成应用的关键空白。”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恒源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首席顾问曾壮鹏表示,这是广东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和产业聚集效应。“它标志着我们从单一的‘绿色能源生产’向‘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大支撑。”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实业+、+碳汇、+智算”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通过攻克碳汇核算方法学、智算工业仿真模拟、电池绿色再生三大高地,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零碳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从粗放扩张向绿色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跃升。项目目标是推动大湾区新能源产业从“单点创新”迈向“系统级闭环零碳生态”。
此外,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三级跃升”:在经济层方面,年产值将超15亿,带动直接或间接就业1000+,赋能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链降本10%;在生态层上,年碳将减排103万吨,相当于再造12个白云山森林;战略上,通过未来在全省的产业集群布局,为大湾区提供不少于40%的动力电池再生材料,夯实供应链安全基石。
同时,项目还将通过“三链融合”破局传统产业痛点:技术链上,以低温固相再生技术攻克材料级再生难题,能耗降低40%以上,效率提升50%以上;数据链方面,通过量子计算+区块链实现碳足迹全流程追溯及存证;价值链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降低园区综合能耗40%以上。
产业园还规划了院士工作站和碳中和研究院,将设立不少于10亿的产业基金,提供“前三年零租金+技术共享池”行业创新企业入驻政策;将推行“碳中和英才计划”,定向输送千名硕博人才,形成“技术-资本-人才”黄金三角闭环。
据了解,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按德国莱茵认证净零碳标准运行四年,通过技术创新与沉淀,力争在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吴蒋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