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广东海警局执法员林清平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我不能因为失去了一只腿而止步不前,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我要重新站起来,哪怕再次面对危险,我依然愿意用生命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
林清平,广东汕尾海警局城区工作站执法员,2023年3月24日凌晨,在执行海上缉私任务中,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林清平、汪晓龙等海警执法员毫不畏惧、英勇战斗,林清平被走私“大飞”甩落海中,左小腿被螺旋桨打伤导致截肢,汪晓龙在任务中壮烈牺牲。
为了早日重返岗位,他开始了艰难的康复训练,上下码头参与出海执法,用不太灵活的身体努力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
2023年6月,在康复病房里,林清平除了完成当日治疗后又开始“加餐训练”。当其他病友准备休息时,这位特殊的患者正将自购的弹力绷带层层缠绕在残肢上,进行着每日例行的千百次屈伸练习。白色绷带很快洇出血渍,他却像感知不到疼痛般,贴上敷料后继续套上假肢训练。“他总说假肢和残肢的磨合就像新兵适应战靴,磨破皮肉才是真正融合的开始。”陪护的执法员江冠南望着窗边那个倔强的身影,指节攥得发白,“陪护了近三个月,我的记事本上记满了换药次数,却记不清他到底流过多少血。”
出院后的训练日志更令人震撼。清晨五点的操场上,绑着10公斤沙袋的假肢在跑道划出独特轨迹;正午的消防楼道里,负重20公斤的身影在台阶间反复折返;暮色中的健身房里,被汗水浸透的骑行服见证着60分钟动感单车的坚持。这个曾失去左下肢的硬汉,硬是通过每天10000步快走、200组楼梯训练和超负荷力量练习,让萎缩的肌肉重新焕发力量。“现在感觉我的体能监测数据比受伤前还优秀。”林清平笑着展示体能测试仪的运动记录,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勾勒出一条惊人的V型反转曲线。但比数据更震撼的,是他在训练场留下的特殊印记——假肢金属关节在水泥地面磨出的道道银痕,如同刻在大地上的勋章,见证着当代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奇。
术后首次尝试游泳康复训练的场景,让所有旁观者都捏了把汗。当林清平跃入泳池的刹那,失衡的身体如同断线风筝般下沉,消毒水裹挟着气泡涌入鼻腔,刺痛感像刀刃划过气管。他扒着池沿剧烈呛咳,脖颈青筋暴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却仍强撑笑意:“总要呛几口水才能浮起来嘛。”泛红的眼角还挂着生理性泪水,这个倔强的运动员已然单足发力蹬壁,在涟漪未散的泳道里重新划开轨迹。电子计时器定格在13分41秒的数字,这是林清平手术后第一次游400米蛙泳的成绩,却成为涅槃重生的起点。在三十个昼夜的更迭中,他每天与浮力对抗数小时,矫正重心偏差的角度以毫米计算,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们对他的认知......
完成康复训练后,他第一时间重返执法岗位,兢兢业业履职尽职。在平时的海上执勤执法中,如同往常,他仍旧需要执行跳帮这一高风险的动作,登上可疑船只进行检查。由于刚不久完成康复训练,他的身体状况明显出现变化。“记得第一次跳帮的时候,我由于没掌握平衡点,差点摔倒在甲板上,虽然现在跳帮不如以前利索,心里多少有点落差,但后面经过多次反复尝试练习,渐渐地我已经熟悉了我的假肢,现在能适应跳帮的节奏。”尽管行动不如从前迅速,但他在海上执法的坚定步伐仍然展现出无畏的精神,几乎让人看不出他佩戴着假肢。
至今,他累计查办各类案件50余起,带头制作示范卷、执法操作手册数10份,担负了3批新入职执法员岗位培训任务。在一次次的考验面前,他都选择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海警执法员的忠诚与担当。(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郑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