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在广州市政府指导下,海珠区着力谋划建设国内领先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海珠区落地行业大模型120个,引育大模型备案项目7个,算法备案项目114个,数量均位列广州市第一,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初步形成龙头引领、腰部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2024年3月,《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出台后,海珠区抓紧制定政策实施细则,推出“印发即申报,申报即兑现”模式,方案印发后马上启动兑现工作并于当年完成兑现,2025年兑现工作也已经启动,期间收到超500家企业咨询,其中北上深等地企业占比超30%,以政策为抓手落地的大模型行业应用企业超80家。两批次政策申报兑现金额预计达8000万元。另外,海珠区成功争取省委网信办下放大模型备案初审权限,成立广州(琶洲)大模型创新服务中心,面向全市乃至全省大模型企业提供能力评测、备案咨询等全流程初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辅导企业超80家,提供咨询次数超300家,加速企业大模型与算法研发和产品上市,催生一批有竞争力大模型产业集群。
海珠区充分发挥本地丰富应用场景资源及技术优势,选准AI+教育、医疗、新型工业化、游戏等11个重点方向,发挥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头雁效应”、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尤其在AI+医疗方面,海珠区及时捕捉到医疗大模型市场相对空白,聚焦知识端、ToC端、ToB端等细分赛道发力,落地近20家有影响力的医疗大模型企业,涵盖超声辅助诊断、病理辅助诊断、智慧导诊、智能体检分析等领域。在AI+教育领域,海珠区历来也是教育强区,而且是广东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这里已涌现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教育标杆项目。其中云蝶科技秉持“小而专、精而强”的发展理念加速智慧教育板块业务布局,备案通过全省首个教研辅助大模型——行知大模型,落地建设海珠区AI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并在全国予以推广,在业界形成标杆示范效应。云蝶科技持续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累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和竞争壁垒。
海珠区避开通用大模型“内卷”困局,按照“快落地、速研发、广应用”发展战略,以“一筛二分三培”的三步走策略加速产业培育,对大模型企业精准画像、开展入库培育,充分调动区内算力、数据、金融、人才等关键资源给予精准支持,加速培育诞生一批有竞争力的“可盈利大模型”。目前海珠区汇聚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产业规模破30亿元。
区属国企牵头,对标上海、中关村,联合清华大学清智研究院打造广州市首个大模型孵化培育平台“琶洲模方”,在北京、广州以“两地双核”的模式开展建设,以“1+6+8”策略构建技术孵化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平台,争取三年孵化企业50家。联动火山引擎、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探索打造广州大模型产业基地(琶洲),首期建设面积约3万平方米,充分调动龙头企业技术和生态资源,建设集大模型开发、人才培养、市场应用于一体的大模型研发应用平台,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李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