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韩国社会政策学会与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于9月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来自中(含港澳)、日、韩、德、法、比等国以及部分国际组织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会长菅沼隆、韩国社会政策学会代表(延世大学教授)崔荣骏、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李昌徽、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赛巧等分别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李善民教授主持。
郑功成指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作为一个稳定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自2004年酝酿、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迄今已20年。本届论坛主题为“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旨在立足于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探求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有效协同并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这一制度成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永续制度保障。过去二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全球格局的深刻变化,遭遇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数字化转型、就业形态多样化等一系列新挑战,当今世界乃至各国内部的财富创造与财富积累格局正在被重构,社会保障如何以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实现新格局下的社会共享,如何在各种新挑战下继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平等,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共同的重大议题,只有不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他指出,中国已经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轮改革突出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制度建设是新一轮改革的主线。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现行制度安排的实践效果,在进一步厘清底层逻辑、遵循基本规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条件下,确立符合客观规律、适应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在随后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教诚,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武川正吾分别作了题为“第四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保障改革”、“资本主义的三重危机和新自由主义的没落”及“国际论坛的20年,社会保障的20年”的主题报告;国际劳工组织总部社会保障司社会政策处处长克里斯蒂娜·贝伦特博士作了题为“为气候行动和公正转型提供全民社会保护:即将发布的国际劳工组织《2024-2026年世界社会保护报告》的主要结论”的专题发言。
此次论坛还专设了养老金、医疗保障、贫困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多个分论坛及青年论坛和亚欧对话会。其中,亚欧对话会吸引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参与。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后疫情时代,所有国家都正面临经济不稳定增长的挑战,当前人口深度老化持续,家庭生育意愿低位徘徊,生产自动化升级与经济数字化、平台化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退潮,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容易诱致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性风险。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基于变革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历程的新特征,推动政策范式转变,优化筹资与待遇等政策参数,实现功能转型,增进干预效率进而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紧迫政策议题。参会专家学者秉持上述问题意识,广泛讨论了人口结构转型、劳动力市场变迁、生产体制变革等经济、社会以及制度结构变迁,对公共养老金、长期照护等政策的挑战,以及相关改革应对措施的经济社会影响。
“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武川正吾、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渊明等中、日、韩一批知名社会保障学者于2004年发起创设的社会保障国际学术交流平台,2005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论坛以来,现已在中、日、韩三个国家轮流成功举办了17届。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 王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