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微光”剧场短剧《风暴之下》上演,助力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海珠区“微光”剧场短剧《风暴之下》上演,助力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29 11: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27日下午,一部关于预防学生欺凌与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普法互动短剧《风暴之下》登上“微光”剧场,来自海珠区的150多名青少年及家长在海珠区文化馆“沉浸式”观剧。

微光剧场 打造“沉浸式”普法教育的新模式

“微光”互动普法教育剧场是海珠区团委在青少年普法教育方面的创新探索,得到了区委政法委、区委社工部、区民政局、区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2023年,以预防未成年人性侵为主题的“微光”剧场首部主题剧《晓之春》首演,该剧以青少年身边生动的案例为切入点,用直观的体验模式让青少年感受到违法犯罪的后果,打造“沉浸式”普法教育的新模式。《晓之春》获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现场展演优秀剧目。

《风暴之下》首演成功 聚焦学生欺凌问题引发热议

《风暴之下》作为“微光”剧场的第二部主题剧,聚焦“学生欺凌”与“心理健康”两大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以真实案例为蓝本,改编创作了高二女生张小欣因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从最初的忍受到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进行反抗的故事。通过对一系列真相的揭露反思,让大家对欺凌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该剧不仅揭示了学生欺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还通过角色间的现场对话和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引发了观众的思考。

海珠区检察院检察官刘广宇表示:“学生欺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遭遇欺凌的未成年人,要学会保留证据,调整好心理状态,及时报警求助、寻求监护人和学校的帮助。作为检察官,我们有责任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知,同时依法严惩欺凌者,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持。”

来自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国智丹教授表示,“学生欺凌对青少年的心理伤害不可忽视,但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家长的支持和学校的配合,可以帮助孩子们走出阴影。”

据悉,《风暴之下》在首映活动后,也将陆续走进海珠区各中小学、社区进行巡演,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通过微光剧场参与“沉浸式”普法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法”护未来 12355护苗在行动

2023年12月,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将海珠区列为全省六个志愿者关爱帮扶“护苗行动”试点区之一(广州唯一)。海珠区团委以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主要抓手,将共青团服务品牌与区各部门关爱帮扶青少年品牌项目融合创新,健全以困境救助、权益维护、心理关爱、课业辅导、普法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工作体系,实施“微关爱”“微帮联”“微陪伴”“微课堂”“微心愿”“微普法”等6项“细致入微”行动共计800余场,覆盖青少年达20000余人次,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全力为青少年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据介绍,下一步,海珠区将继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紧扣青少年现实问题与发展需求,创新普法教育模式,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监督,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微光”剧场也将继续秉承“寓教于乐、以案说法”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形式和内容,推出更多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剧目,通过艺术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王牧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