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动物园召开现场发布会,通报广州动物园麻鹰岗墓地共清理墓葬148座,其中汉代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已出土陶器、铜器、银器、铁器、珠饰等各类文物196件(套)。
广州动物园穿山甲馆建设工程项目(麻鹰岗墓地)航拍照片
“这次的考古发现充分反映出动物园这一带作为广州古城的东郊区域,是一个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是蕴含广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中保存较好的东晋墓和南朝墓两座墓葬未来或将进行原址保护。”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表示。
此次发现的墓葬年代跨度达2100多年
广州动物园所在地属于广州市“小北-建设新村-华侨新村-太和岗-区庄-麻鹰岗”地下文物埋藏区,是广州市古墓葬重点埋藏区域之一。1956年以来,配合动物园建设,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动物园内30多个地点发掘古墓葬近500座。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配合动物园麻鹰岗场馆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场馆建设范围约13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24年4月至7月对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 148座,其中汉代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珠饰等各类文物196件(套),另采集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墓碑48块,其中出土的东汉带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鸡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顶珠水晶饰件及清代翠鸟银发簪,是近年考古发现的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发掘现场陈列的出土文物
发现广州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
据介绍,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区域中北部发现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东晋墓葬和一座保存较好的南朝墓葬。其中东晋墓在长达10米的墓室顶部及四壁上未发现明显损毁,仅在封门上部有一个盗洞。南朝墓规模稍小,为双后室的夫妻合葬墓,除双后室顶部各有一个盗洞外,其他结构保存完整。这两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广州地区六朝时期墓葬形制,墓葬分期和丧葬习俗以及晋南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我挖过很多墓葬,但在揭露这座墓葬的时候,心情依然很激动!”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主任、麻鹰岗墓地发掘项目负责人程浩说。这座东晋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是迄今为止在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东晋墓葬,也是这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M130墓葬俯拍图
M130墓葬内部结构图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与广州动物园密切合作,先后组织6批近百名青少年到工地参观研学,青少年们走进考古现场,近距离了解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加深了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也增强了对乡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广州动物园对文物保护工作亦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主动履行保护职责,无论是犀牛区东汉墓的发掘和展示,还是熊猫馆等场馆建设区域的考古工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 王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