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科普大讲堂第二期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办

南沙科普大讲堂第二期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22 18: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0日,南沙科普大讲堂第二期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办。本期活动由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承办,大湾区科学论坛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宗旨,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在年度大会之外举办各类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活动,致力于提升大湾区科学文化氛围。

本期活动以“未来的房子,彩色的梦”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浴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科学所研究员刘畅、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吴瑜、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执行总建筑师冯果川,分享他们在“珊瑚礁生态修复”、“蚊虫防治核技术”、“睡眠与学习记忆”与“儿童建筑教育”等领域的探索与发现。

(南沙科普大讲堂第二期,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浴阳通过一组2006年与2009年在同一片区域拍摄的珊瑚照片对比,介绍了海底珊瑚的退化速度。为了修复西沙珊瑚礁生态,从2008年起,张浴阳在中国西沙海域开始了珊瑚培育与珊瑚移植技术的实验工作。张浴阳用视频展示了他们在海底通过沙地固定珊瑚桩、搭建培育苗圃网等方式所做的修复工作。如今,西沙海域试验区的珊瑚数量及种类多样性明显增加,吸引了更多鱼类在珊瑚礁安家,海底生态系统修复的有效成果初显。

据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吴瑜介绍,防蚊灭蚊是阻断蚊媒病传播的主要措施。吴瑜和她所在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研究团队用核辐射辐照雄蚊,让雄蚊失去生育功能,再将不育雄蚊投放到野外,跟野外的雌蚊交配,使得他们产下的子代不能发育,从而达到降低蚊虫数量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昆虫不育技术”,简称“SIT”。

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中山大学在东莞建立了“蚊子工厂”,大规模培育不育雄蚊,并在部分社区释放进行田间实验,测试区域内,蚊虫叮咬率下降了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蚊虫防治效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科学所研究员刘畅及团队以黑腹果蝇为主要实验对象,发现了五羟色胺通过作用于大脑中一个区域-椭球体来调控睡眠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椭球体有许多负责调控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的神经元类型。同时,实验表明睡眠质量对学习记忆有影响,睡眠碎片化导致果蝇学习能力的受损是可以通过挽救睡眠而改善的。

刘畅建议大家关注睡眠稳态规律平衡,从食物、光线、温度等方面为高质量睡眠创造更好的条件。做到规律、舒适、减压,将有助于获得优质睡眠,让“健康中国”从健康好眠开始。

记者通过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执行总建筑师冯果川的讲堂了解到,人类生来就有建造天赋。建筑设计能让孩子们探索身体的存在方式、认识世界物质的丰富性、创造理想的社会关系,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通过建筑的视角观察世界、思考自然与世界的运行方式。冯果川的团队设计了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建筑的世界里探索关系、情感,理解自己与社会,建筑也成为了连接内心的外在反应,让孩子自然地与现实世界有了更好地互动。

“南沙科普大讲堂”是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新创立的科学文化传播品牌。每期邀请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面向南沙的青少年家庭分享各自的前沿成果与背后的故事,通过引人入胜的生动语言和沉浸式现场氛围,为观众带来一场科学文化艺术交融的酣畅体验。(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张宁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