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山海志 | 在北纬20°13′14″,“爱你一生一世”

岭南山海志 | 在北纬20°13′14″,“爱你一生一世”

来源:新华网 2024-05-20 15: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大陆最南端,有一个“隐秘的角落”——

从这里向中国最北点漠河连一条线,约3800公里;到北京的距离则约2200公里;哪怕以省会广州为圆心,也与临省的赣州在同一个半径圈上。

明明有各种之最,却兀自低调淡定、不事张扬。

只是,再低调淡定,也藏不住它的故事感。

这里是中国第三大半岛,北纬20°13′14″从这里穿过。

这里叫湛江。

碧海蓝天

广州湾不在广州,它在湛江。

湛江有着广东最长的海岸线和最多的海岛,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接琼州海峡,与海南隔海相望,所辖的10个县(市、区)均面向海洋。历史上,湛江的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最早一批对外通商的口岸。

湛江之名,从何而来?

根据记载,这里曾经隶属于雷州半岛的一个古代县治“椹川县”,加上天然内海湾像一条湛蓝的大江,由此得名。

而在“湛江”之前,这片土地被称作“广州湾”。

这个名字的背后,则印刻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起初,广州湾指的是吴川县南三都的一个村坊及其附近海面,陆地面积仅有大约20平方公里。

海海人生

不得不说,湛江的美,还有点“雷”。

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半岛。千百年来,雷州先民和来自中原、闽南等地的新移民在这片土地上耕海牧渔、繁衍生息,将边陲海隅打造成富饶美丽的家园。

漫步雷州古村落,不经意间就能偶遇形态各异的雷州石狗雕像镇守一方;每逢元宵佳节,雷祖祠前便人山人海,只为一睹气势恢宏的“雷州换鼓”仪式;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等传统年俗热辣滚烫,雷州歌、雷剧、雷州傩舞等文艺表演韵味独特……多种文化在这里不断交织,孕育出独具一格的雷州文化。

湛江本土文化宝藏,还不止这些。

曾参加08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遂溪醒狮蜚声海外;东海岛人龙舞堪称“东方一绝”;吴川飘色惊绝险奇……这些闪闪发光的非遗背后,是湛江对多样文化的包容并蓄,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

鲜味可口

湛江的美,还在于“鲜”。

很多人都说,湛江人的一天,是从海鲜开始的。

活蹦乱跳的鱼虾、螃蟹,肥美多汁的生蚝,嚼劲十足的鲍鱼、清甜爽口的沙虫……几乎每个湛江人的味蕾记忆里,都有一道自己最爱的海鲜美食。

湛江人对海鲜的追求,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迹可循。

位于湛江遂溪县江洪镇的鲤鱼墩遗址,是雷州半岛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居住遗址。在这里出土的文物中,有好几种贝类和食用过的鱼骨,也就是说,至少7000年前,湛江人已经开始食用海鲜,很有可能是广东最早开始吃海鲜的地区。

湛江人不仅会吃海鲜,在养殖和烹饪海鲜上,也是一绝。

“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一个个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海上鲜味十足,陆上同样鲜甜可口。

雷州半岛上丰富的火山沉积岩土壤经世代开发,已成为数百万亩肥沃良田。加上常年温暖的气候,让湛江一年四季物产丰饶。

全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这里。春天的徐闻,享誉全国的“菠萝的海”开始丰收,金灿灿的土地一望无际,空气里都散发着菠萝的香甜。

廉江红橙鲜嫩多汁、遂溪红薯口感绵密,还有覃斗芒果、良垌荔枝等各种鲜嫩多汁的瓜果,正源源不断销往海内外。

向海绽放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从空中俯瞰,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就像一块块散落在浅海间的大草坪,林上白鹭翱翔,林下鱼虾集聚,一片盎然生机。一呼一吸,“鲜”气满满。

在雷州湾畅游的近千条中华白海豚,是世界第二大中华白海豚种群。得益于湛江不断加强的海洋环境保护,它们在这里追逐戏水、尽情“高歌”,也让人们与中华白海豚的 “美丽邂逅”,成了寻常事。

近年来,依托海洋,湛江产业与生态齐飞,颜值和内在兼修 :东海岛重点项目拔节生长,“海洋牧场”接连开工,深海养殖网箱星罗棋布,湛江港、徐闻港繁忙有序,一年一度的开渔节万船齐发,满载而归……

对每一个路过此处的你,它都会拜托海风,携浪捎去一句:欢迎你来到湛江 。

你会爱上这里的大海、田野和天空;你还会爱上这里的市井长巷、人间烟火。

这里是北纬20°13′14″,“爱你一生一世” 。

【策划】孙朝阳 曹斯 王海军 赵杨

【监制】张由琼 胡良光 曾强

【统筹】王良珏 王勇幸 李细华

【编导】张梓望 许舒智

【文案】陈明诗 古嘉莹

【摄影】张由琼 石磊 姚志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