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政以科技助力残疾人

广东民政以科技助力残疾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0 15: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近年来,广东民政部门强化科技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数据平台为支撑,探索“线上+线下”智慧手段,着力兜准兜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广东已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实现“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残疾人可通过登录“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其移动端“民政通”、微信小程序或者支付宝小程序等终端,全程在线提交申请、查询、修改证明材料,足不出户申领两项补贴,真正实现“一次不用跑”。截至2024年4月,全省已办理“跨省通办”138例、“全程网办”2011例。

2024年广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升至每人每月202元、每人每月270元,标准水平同比分别增长3.4%、3.6%。目前,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达到162.32万人次,其中困难生活补贴42.48万人,重度护理补贴119.84万人,补贴标准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民政厅建设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管理系统,为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与“人找政策”相结合转变。各级民政部门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上线以来,将135万残疾人纳入低收入人口库;累计预警核实残疾人66674人次,其中纳入民政救助7643人次,转介其他部门救助1837人次,并持续跟踪评估救助成效。

落实残疾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基本生活救助范围。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8.7万名残疾人纳入低保,8.2万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今年以来累计对困难残疾人实施临时救助5563人次。

广东自2004年以来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拓展救助对象和救助内容,从集中供养孤儿拓展到散居孤儿,从手术治疗拓展到非手术、体检、康复。2021年—2023年,累计救治孤儿近1万人次。同时,建立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省市县三级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实现29家省级知名医院与全省106家儿童福利机构无缝对接,2021年以来通过“绿色通道”累计救治孤残儿童约1.5万人次。此外,积极推动市级儿童福利机构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实行集“养治教康”为一体的区域性集中养育,并加强集中供养儿童照料护理服务,目前已有11家市级儿童福利机构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

广东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2023年和2024年省十件民生实事。改造主要围绕“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6方面,按照“一户一方案”的原则,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居住环境和改造需求等“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江门市近年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用好2022年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资金,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和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提供包括安装床边护栏、淋浴椅等适老化改造和安全监控等智能化改造,并依托江门市居家社区“平安通”平台等服务资源提供远程监护服务。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300多户;2023年为221名残疾老年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

在广州,“平安通”服务升级,从“一键呼援”到全方位守护,通过智能手表、老人手机等智能化终端,可实现生命体征监测、跌倒自动报警等功能。

中山市推进特殊困难对象免费安装智能水表工作,对民政兜底保障对象中的独居老人、独居重度残疾人、独居重病患者、散居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对象日常用水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将异常情况即时推送给监护人及社区联系人手机,确保在接收预警信息后及时核实处置。(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杨千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