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报告》显示,广州近三年创新发展水平提升明显,5大维度指标表现亮眼,尤其是在代表原始创新能力的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代表研发水平的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代表成果转化成效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上,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战略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介绍,本次发布的《报告》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新修订,在借鉴国内外城市创新指数评价最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市“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重要指标及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等科技创新全链条5大维度指标,对广州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监测和评价。
发挥大湾区核心担当,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报告》显示,广州近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重大突破,科学研究支撑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高水平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成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提速;科创产业集聚与合作加速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打造引才聚才“金字招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要素不断聚集;“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逐步构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不断强化。
玄兆辉表示,广州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报告》显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5个维度均有创新指标,表现十分亮眼。
据介绍,这一切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的独特优势分不开。一是创新平台资源优势。二是高校资源优势。三是区位和政策优势。
围绕创新链条全面提速,各项指标全方位提升
科学发现反映区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由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每万名研究人员高被引论文数和省级科学技术奖4个二级指标构成。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09.37分,年均增长4.68分。2022年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20.97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12.2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7%);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增长快速,居全国前列;省级科学技术奖达到143项,同比增长6.72%。
技术发明指标反映区域创造新产品或新技术的能力,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4个二级指标构成。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25.67分,年均增长12.84分,发展增速较快。2022年,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2821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比增长245家,创历史新高;广州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2.85件/万人,同比增长26.94%,增幅在20个指标中居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45.54亿元,同比增长9.63%。
产业发展反映区域产业的发展情况,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区营业收入占GDP比重4个二级指标构成。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03.68分,年均增长1.84分。2022年,广州“四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占“四上”企业1/7的比重,提供了“四上”企业近3成从业人员岗位,贡献了“四上”企业近1/6的增加值;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高新区营业收入占GDP比重高达52.17%。
人才支撑指标反映区域的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由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高被引科学家数、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量4个二级指标构成。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21.57分,年均增长10.79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22年,广州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为163.55人年/万人,同比增长24.89%;高被引科学家58人,同比增长41.46%,增幅在20个指标中居第一;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为86.26人,同比增长11.37%。
生态优化指标反映区域创新活动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情况,由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年末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数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4个二级指标构成。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34.39分,年均增长17.19分。2022年,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43%,创新近十年来最大增幅,是全国唯一实现连续9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较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市获奖企业总数迅速增长,年末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持续增长;精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约为2020年的1.8倍,同比增幅在20个指标中居第二。(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杨千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