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为提醒人们关注睡眠问题,提高民众对睡眠的科学认识,助力全民睡眠健康、健康中国的目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睡眠中心联合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结合世界睡眠日中国之主题“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开展多学科义诊活动。
据介绍,睡眠障碍是指导致睡眠的起始和(或)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并且影响日间功能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包括睡眠量的异常,例如入睡困难、睡眠时间过短,睡眠增多、过度嗜睡等,以及睡眠质的异常, 例如打呼噜、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下肢不自主运动、梦魇、喊叫、抽搐等。
健康睡眠需要符合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睡眠时机好,晚上10点-11点入睡是最佳的时机;二是睡眠时长合适,正常成年人的晚间睡眠时长应该在7~8个小时,偶尔醒来,然后能很快入睡;三是睡眠质量高,醒来后的感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可以认为是高质量的睡眠。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发现,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半数居民夜间睡眠时长不足,易醒、早醒、入睡困难是最主要的睡眠困扰。
专家介绍,睡眠与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包括手机日使用时长偏高、熬夜严重,不爱运动、肥胖,频繁饮酒,常吃宵夜,以及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碳水饮料。
衰老性睡眠障碍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睡眠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失眠、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嗜睡等。对于衰老性睡眠障碍,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寻求医疗帮助等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治疗在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占重要的作用,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纠正导致失眠的不当行为和错误认知,重塑有助于睡眠的认知模式,是首选的失眠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包括找出失眠患者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减少对失眠的恐惧、焦虑,改正对睡眠认知的误区;通过睡眠限制疗法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以及实施刺激控制和松弛疗法等。
专家提醒,存在发育行为问题的儿童经常会伴发有睡眠障碍,长期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可明显影响其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家长应多观察,及时处理。(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