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持完成国内首部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指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持完成国内首部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指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11 16: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发表《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23年版)》。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部针对卵巢癌患者制订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指南。指南不但对腹腔热灌注治疗的应用证据进行了全面总结,还特别针对中国患者提出了安全、系统的治疗方案。

据悉,该指南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林仲秋教授组织全国近70家医院专家编写完成,该院李晶副主任医师为主要执笔人。指南中的大部分方案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

2020年,全球新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约140万人,因妇科恶性肿瘤死亡达67万人。而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我国每年约5.2万名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约2.2万人死于该病。据统计,我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40%,治疗形势非常严峻。

腹膜种植转移是导致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而75%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广泛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一种治疗腹腔内播散性肿瘤的手段,自1980年被首次报道以来,一直用于发生腹膜腔转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目前已有证据显示,腹腔热灌注化疗在结直肠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对腹膜假黏液瘤和恶性腹水,具有独特治疗优势。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首届名医林仲秋教授介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卵巢癌治疗中追随欧美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模式和方案,但是,欧美治疗模式是基于欧美卵巢癌治疗体量提出的,操作非常复杂、治疗成本极高,在国内难以落地。此外,欧美方案使用了大剂量顺铂,我国女性耐受性差。”

过去7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集中对上述瓶颈问题进行了攻关,为我国卵巢癌患者提出了安全、易用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模式。

林仲秋教授介绍,该院妇科肿瘤专科团队还通过系列临床研究,针对中国女性探索形成了系统性的热灌注药物治疗方案。在对腹腔热灌注治疗进行技术推广时,团队发现国内乃至国外都没有针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应用指南,这意味着各层次医院在针对卵巢癌等妇科肿瘤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时缺少指导性文件。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以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为平台制订《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23年版)》,这不仅是国内首部、也是全球首部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指南。这部指南是对我们既往工作的总结和凝练,它的问世有助于推动妇科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规范应用,更是助力《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这一目标。”

“我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40%。这意味着60%多的患者在确诊5年内就会失去生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张丙忠介绍,患者在经过积极手术治疗后,加用一次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耐药性复发的风险降低25%、中生存期至少延长一年。这对卵巢癌患者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治疗方式。“这部指南最大的意义,我认为是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尤其是基层肿瘤科医生对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了解,规范的临床操作,形成行业标准。”

据悉,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用专业的热灌注化疗机,将含有化疗药的灌洗液混合加热到43℃,持续循环恒温灌入患者腹腔内,冲刷灌注60~90分钟。热效应不但可有效提高顺铂等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还可以改善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而大容量灌注液持续机械冲刷可有效清除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和肉眼无法辨识的微小转移灶,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的目的。

目前,中国在腹腔热灌注化疗领域处于全球前列,尤其在温控方面,具有领先世界的技术优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副主任医师李晶介绍“热疗之所以对肿瘤有“杀伤力”,是因为相较于人体内的正常细胞组织,肿瘤细胞对于温度的敏感性更高。人体内正常组织能在47℃高温下耐受1小时,恶性肿瘤细胞在43℃环境最多生存1小时。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将温度精准控制在43℃,这是目前全世界报道的最高治疗温度,可以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对正常组织带来伤害。该治疗是目前卵巢癌治疗手段中,唯一一种单次治疗即可同时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手段。”

此外,李晶副主任医师还指出,团队目前通过临床研究系统性的为中国卵巢癌患者制定了安全有效的热灌注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团队正在为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探索腹腔热灌注转化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希望能为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充分争取手术机会。

据悉,目前腹腔热灌注化疗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意味着广大患者不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帮助外,经济负担也进一步减轻。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张洁欣)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