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首届“地方政府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山大学开幕。论坛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观经济学研究院、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学年会制度与政治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协办。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善民教授介绍,中观经济学是岭南学院理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2018年岭南学院开始建设发展中观经济学学科,在研究生层面开设课程、培养博士生、举办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组织编写系列教材、设立“中观经济学研究院”及“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等。中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陈云贤在国内外也出版了许多相关的著作。李善民表示,希望更多学者通过本次学术论坛了解中观经济学,增进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专家学者们的交流互鉴,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原副省长、广发证券创始人陈云贤围绕“《中观经济学》视角中‘有为政府’的内涵与界定”展开主旨演讲。陈云贤以中观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撑,剖析了地方政府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陈云贤从政府双重属性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资源生成拉动经济增长,并阐述了国家、区域和企业之间的关联效应。陈云贤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有为政府”应该发挥“超前引领”作用,科学制定对不同类型资源的配置和调节政策,通过供给侧“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提高整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效率。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创造社会科学新知?-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探索与创新”展开主旨演讲。李稻葵指出,创造社会科学新知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的关键,其中经济学是个突出的案例。李稻葵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提出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强调政府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政府行为不仅影响着现代市场经济的表现,政府行为自身也取决于政治、经济机制的设计。李稻葵认为,对比现有经济学派理论,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根本不同是把政府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参与的主体来研究。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海强教授围绕“中国城镇居民跨城消费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兼论空间整合对消费大循环格局构建的影响”展开主旨演讲。陈海强的研究拓展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建立我国跨城消费引力模型,并基于银联支付大数据探讨了影响消费者跨城消费决策的因素。实证分析发现,地理距离和行政距离是阻碍居民跨城消费的主要因素,文化距离通过互补效应促进了跨城消费。陈海强认为,在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需要打破省级行政割裂,发挥城市禀赋优势建立消费中心城市,构建全国统一消费大市场,促进消费流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杨汝岱围绕“数字经济、统一大市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主旨演讲。杨汝岱指出,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需求不足和创新不足等困境,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经济逐步从要素投入型向效率增进型转型,数字经济发展是潜在的突破口。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带来了统一大市场效应;另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外部性革命带来了产业链溢出效应。后续的研究要着重考虑地方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