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高峰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为深入贯彻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重要精神,粤科金融集团积极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方联动发展,在本次论坛推出一批战略联盟项目和创投、产投、投后赋能“三大联合体”签约,共8个签约项目,合计签约金额近160亿元。
粤科金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理事长林浩钧认为,湾区正进入协同创新的新时期,如何运用资本力量与市场化手段,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将科技成果、创新企业、产业应用有效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成为湾区未来与全国乃至全球开放共赢的关键,创投行业在这些方面应有作为、大有可为。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倪全宏表示,当前广东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建设,迫切需要风投创投企业助力。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表示,科技与金融就像孪生兄弟,始于科技,成于金融。他希望广大创投协会、基金协会等行业协会,更好发挥自身职责和作用,激励会员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实体经济,为广东和大湾区孵化出更多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表示,广东正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举全省之力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创业投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他希望广大创业投资机构,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强化配套服务支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共同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人大财政经济委主任委员汪一洋在会上表示,科创投资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创投资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撬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资金汇集的重要杠杆。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亟需发挥风投创投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的催化作用,畅通科技、金融、产业的高质量循环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典辉指出,大湾区建设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离不开金融系统的倾力支持。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在演讲中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这里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必须具有一大批能够从事基础科研的大学和机构;二是必须具有一大批能够把基础科研转化为发展应用技术的企业和机构;三是必须具有支撑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转化的金融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国家要求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高校除了进行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重要任务外,还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他表示,华工将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方面聚力发力,以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集成攻关为任务牵引,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攻关,不断提升服务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成果转化“湾区模式”。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上海市干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转化联盟副会长、复星全球合伙人回爱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等分别在论坛上中分享了中国创投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实践经验,以及企业在科技金融方面发展的经验。(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