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在深圳发布 六大城市科创人才规模逐年上升

《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在深圳发布 六大城市科创人才规模逐年上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5-16 10: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以下简称“报告”)在深圳光明科学城论坛发布。该报告由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与全球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共同发布,从科研人才的规模、学术产出和影响力、科研合作成果以及“中国高被引学者”的科研产出表现等多个维度,分析比较2022年全国GDP排名领先的六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在2018年至2022年五年期间的科研表现,旨在发掘各大创新型城市在科研人才及其科研产出方面的竞争力。

该报告发现,六个城市的科创人才规模逐年上升,整体学术产出规模和学术产出质量均稳步增强,跨境合作和产学合作也呈现出积极增长态势。报告以深圳作为样本城市,聚焦于如何通过推动科研和科创人才发展支持城市创新力持续提升展开分析。

“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一个城市和地区希望达成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实施由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其中,科研创新、科研人才和学术合作水平,在支持城市形成科学前沿阵地以及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旅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专家马岚教授说,“《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全面分析中国GDP六强城市创新力格局和科创人才全貌,并深度解析科创人才对城市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分享科创人才培育、引进和支持方面的最佳实践,将为更多城市的人才发展和创新生态建设提供借鉴范本和经验。”

2018-2022年间,六个城市的科研人才和整体学术产出规模均稳步扩大,在科研人才、其科研产出实力和学术合作三大方面,六个城市的创新力发展各有侧重。根据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显示,各城市人才规模均以超过1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大幅增加,在学术成果产出和学术影响力上也都得到了显著增强。

从各城市2018-2022年间科研人才规模来看,北京科研人才规模最大,约有76万科研人员。六城科研人才规模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深圳市科研人才增速高达31.4%,苏州和广州分别以21.6%和20.9%位居第二和第三。各个城市的科研人才主要来自学术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少数来自企业和政府机构。其中,深圳比其它城市有更高比例的科研人员来自企业,占深圳全部科研人员的7%;苏州则有更高比例的科研人员来自医疗机构,占比苏州全部科研人员的21%。

在科研人员的学科分布上,《报告》显示,六个城市多是在工程、医学、生物等领域的学者占比较高,但也呈现出不同特点:深圳在计算机学科的科研人员占比具有明显相对优势,有超过27%的科研人员活跃在该领域;广州在医学、生物化学领域的学者占比有优势;苏州则是在材料科学、化学领域的学者占比高于其它城市。在2020-2022年间,“中国高被引学者”在学科分布方面也各具城市特色:上海、广州、苏州和重庆在医学的高被引学者占比更高,北京在理学高被引学者占比更高,深圳在工学和理学的高被引学者占比更高。此外,与其他四城相比,深圳和苏州来自企业的高被引学者尤为突出 。

“这份《报告》的发布,是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成立以来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成果,它的意义不仅是盘点六个城市近五年来所取得的人才发展、学术产出、产学合作等方面的创新成就,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以数据洞察驱动科技决策、以科学方式规划科学发展’的科研创新思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专家马岚教授说。

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女士表示,“未来,我们也期待与中国更多城市以及机构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推动城市的人才发展和产学研全链条合作,助力中国城市科研创新建设之路更加顺畅。”(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