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广州分院获悉,为加快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科院充分发挥建制化、体系化优势,在大湾区布局了一系列大科学装置。截至目前,中科院共在广东布局建设7个大科学装置。
4月14日,中科院广州分院举行2023年度媒体见面会。据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介绍,这些大科学装置包括已建成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建的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等,以及中科院先导专项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科技设施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能力提升平台。
据介绍,散裂中子源截至目前已完成9轮运行,注册用户超4300人,完成课题1000余项,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今年以来,散裂中子源建设运行进一步提速,包括与中山大学共同建设的高能非弹谱仪在内,先后有4台谱仪完成研制安装,一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
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超导直线加速器前端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流稳定加速和百千瓦、百小时稳定运行,成果入选国家原子能机构2021年度“核领域十件大事”、中科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中科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完成45GHz超导ECR离子源六极线圈、高功率注入/引出组件加工及测试,国际首创实现基于全Nb3Sn股线复合超导磁体的45 GHz 高电荷态ECR离子源核心技术;研制成功国际首台变前励全储能快循环大功率磁铁电源,实现52000 A/s非谐振国际最快电流上升速率;首创钛合金内衬大截面极高真空薄壁真空室方案,实现好于1E-12mbar水平极高真空度。
“如今的大湾区正在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将成为支撑大湾区乃至我国攀登全球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高峰的“大国重器”。陈广浩表示,目前中科院布局的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光明区、东莞市松山湖、广州市黄埔区和南沙区,以及江门市等地。
近年来,中科院先后与广州、深圳、东莞分别签订《中科院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南沙科学城合作协议》《中科院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协议》,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中科院广州分院加强与地方合作,协调有关地市布局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专项。该专项的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清单,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在中科院科研机构寻找解决方案,并由企业牵头申报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截至目前,STS专项已在广东东莞、广州黄埔等地落地,主要覆盖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中科院还将高附加值技术转移到粤东西北,促进沿海经济带与北部生态区的产业升级。”陈广浩表示,目前在粤北地区,中科院主要承担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双碳、网络领域的技术服务,比如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所、深圳先进院均与韶关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沿海经济带,主要围绕海洋技术与当地开展合作,努力打造海洋强国新支点。(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