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商务厅指导、南方新闻网主办,主题为“携手共谋新发展,激发车市新活力”的广东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沙龙在广州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沙龙旨在为促进广东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言建策,并打造高水平政企学交流平台。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约130万台,同比增长14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份额约18%。然而,新能源汽车也面临核心零部件供应缺口较大的难题,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的快速扩大或将进一步加大广东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压力。
作为全国汽车制造和消费的第一大省,广东拥有丰富、便捷的汽车动力能源使用环境,能够适应不同的“补能”生态。与会专家认为,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更为适合广东汽车产业的平稳发展,能为广东汽车产业提供更稳定、更充沛的长期动能。
沙龙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珠江学者韩永辉建议:广东可以探索适度扩大“双碳”政策补助范围,将汽车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作为产业政策支持补助的重要判断标准,实现自主车企与合资车企、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统一对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活动圆桌对话环节,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表示:当前新能源车和HEV正好呈现出互补关系,希望政府层面能协调发展燃油、混动、电动三种动力,尤其在HEV市场要给予政策支持。
调研数据显示,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被消费者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两类新能源车型。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张毅表示,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但目前纯电动汽车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长途出行的需求。各大自主品牌均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布局,技术创新使得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价格落至合资燃油汽车的价格区间。这是2021—2022年混合动力汽车得以“放量”增长的核心。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在圆桌对话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在广东省汽车销售的比例约为24%。因此,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燃油车、混动车也要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可以更充分顾及到燃油、纯电、混动车型,让消费者有更充分的选择空间。(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