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东部的黄埔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广州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和自主创新基地。这里有一条流淌千年、穿城而过的河流,名叫南岗河,全长20多公里,坐拥“山-水-林-田-湖-草”多样化生态格局。
过去30多年时间里,南岗河流域经历了由郊野到都市的变迁,承载着孵化产业基地和宜居生态品质的重任。今年4月,经过广东省水利厅组织竞争立项遴选,水利部审查通过,南岗河作为广东省唯一项目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2016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广州市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通过控源截污、自然修复、海绵建设等手段实行系统治水。南岗河遵循广州治水新理念,坚持治水先“治人”,推行“四洗”清源行动,“建厂子、埋管子、进院子”,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和雨污分流整治,利用“绣花”功夫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在治水过程中,南岗河创新提出生态修复“三板斧”,通过保持河涌自然水位运行的模式,实现洪涝防御与水质提升的协同治理,南岗河水质不断向好,已经达到地表水Ⅲ类。同时,在治水过程中,按照广东省建设万里碧道的工作要求打造精品碧道,被称为“河谷香雪”的南岗河碧道已建成20多公里,将城市人民的生活圈与滨水生态空间有效连接,构建起城市休闲慢道和生态廊道。
在南岗河畔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两岸仍留足生态空间,90%以上都是生态驳岸,两岸绿树成荫、植被茂盛,河道鱼翔浅底、水鸟成群,一江两岸的优良环境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一条穿梭于都市中的人文碧道、生态绿道和科技廊道。
萝岗水质净化厂的再生水不仅用于绿化景观和生态补水,而且经过深度处理,输送至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用于工业生产,每日可替代1.5万吨的自来水取用量,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工业企业的用水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此外,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防洪排涝“四预”调度平台,实现了库、闸、泵信息化、智能化决策调度,增强出现极端暴雨时上中下游协同防御水平,进一步筑牢水安全防线。
南岗河流域是黄埔区行政、科技、教育资源最集中的片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是人才聚集地,幸福河湖建设为城市发展添动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在南岗河河口左岸,有一座龙舟文化公园,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这里曾经是货柜场,是物流仓储、废品回收等行业的集中地,环境很差,结合旧村改造建成了河滨公园,深受附近群众的欢迎。该文化公园二期工程已经动工,公园将增设龙舟阁、驿站、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并利用南岗河开展赛龙舟、皮划艇等水上运动。
南岗河中游企业众多,黄埔区河长办发出倡议,在南岗河流域设立企业河长,号召沿河企业以主人翁的态度共同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每逢周末,在黄埔区的南岗河边,经常可以见到一支骑行队伍,他们沿着水边碧道骑行,观察水面以及查看水质。这支队伍是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一支环保志愿队,由40多位骑行爱好志愿者组成,平日里他们是医生、教师、学生、公司职员,周末他们穿上骑行服,变成守护河湖的“河小青”,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靠埔青年”。(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