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白海豚现身广东省江门市海域。据介绍,近年来,江门辖区范围内记录到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约有300多头,约占全球中华白海豚总量的5%。拥有完整的世代结构,包括婴年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等全部6个年龄段,种群年龄结构健康合理。
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要求严苛,是衡量地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活指标”。在江门,广海湾、镇海湾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是多种经济鱼、虾、贝、藻类的繁育场,是适合中华白海豚繁衍生息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江门市政府为强化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先后编制江门市海洋功能区划、海岛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划定了保护区,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保护制度,修订实施了《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推动江门市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为台山市大襟岛至三杯酒岛附近海域。自2012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处对保护区及周边海域开展了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工作,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合作,分别就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调查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声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
江门现有大小岛屿352座,大陆海岸线409公里,海域4880平方公里。自2010年以来,江门共整治修复被污染和破坏的海岸线134.22公里,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人工鱼礁,为中华白海豚提供充足的食物。(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