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一线观察

为了留住华侨华人的乡愁根脉,汕头持续弘扬“侨”文化,推出保育活化特色古迹、建设“最美侨村”、保护研究侨批、打造华侨华人主题馆等系列举措。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平台。

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一线观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2-04-22 1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引侨联侨惠侨聚侨” 撬动发展交流新格局

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一线观察

百年商埠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从远赴重洋、艰苦创业到回报乡梓、投资兴业,潮汕华侨华人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中功不可没。

迈入新时代,汕头扛起改革开放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的职责使命,以开展“引侨、联侨、惠侨、聚侨”行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将交流的大门越开越大,携手侨胞再出发。

“侨”文化赋能城市新活力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樟林古港旧址,停泊着供游客参观的一艘仿古红头船。它船头漆成朱红,船侧画以大眼。一百多年前,类似这样的红头船曾无数次扬帆远航,运载往来货物,搭乘成千上万的潮汕华侨出海谋生。

彼时的樟林古港是粤东第一大港,拥有“八街六社”,商贾云集、货栈成行。岸上的永定楼,原是商人洽谈和船工休闲之地,后为汇款、家书同体的侨批互通节点,如今被改造成一家镇级侨批展览馆,上百件侨批承载了华侨的奋斗心路与家国情怀。

红头船和侨批都是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约1500万潮汕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分布在海外。从远赴重洋、艰苦创业到回报乡梓、投资兴业,他们及先辈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留住华侨华人的乡愁根脉,汕头持续弘扬“侨”文化,推出保育活化特色古迹、建设“最美侨村”、保护研究侨批、打造华侨华人主题馆等系列举措。

作为百年商埠文化地标和潮人精神文化家园,位于汕头市中心的小公园开埠区也再现活力。围绕中山纪念亭呈散射状的骑楼街区,分布着展览馆和商铺,融合非遗展示、文创活化、美食体验和红色教育等元素。

在“番客村”汕头市濠江区东湖社区,1万多名旅外乡亲累计捐资上亿元兴建当地学校、道路、广场、自来水系统等项目。如今在排水沟改造而成的景观水廊上,题写的“侨连四海 情系东湖”道出深重情谊。村支部书记林荣任说:“未来社区将依托古村和侨乡优势,以打造‘最美侨村’为契机,推进社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汕头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汕头坚持经济文化双向发力,通过突出侨乡特色、着力筑巢引凤、搭建文化桥梁等形式,切实将侨的优势转化为汕头发展优势,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侨”经济撬动产业新格局

从汕头到加拿大,再走向世界,加拿大籍华人郑志光投资建设汕头市奥斯博环保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和膜元件等产品远销海内外,广泛运用于工业料液分离、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郑志光介绍,汕头工厂年产值超2亿元,目前正在筹备扩建厂房,计划将产能扩大到当前的两倍。“汕头重视并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国内对环保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未来三年有信心实现新突破。”

20世纪初,侨胞曾帮助汕头建立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自来水厂和第一座电厂。在20世纪30年代,潮汕地区民族工业有八成有侨胞参与。自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从工业、服务业到金融、商贸等产业,来自华侨华人的投资项目近6000个,合同侨资金额约150亿美元,华侨华人累计捐赠款物总值超百亿元人民币。

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平台。经过七年发展,华侨试验区已成为汕头经济特区“重新出发”“迎头赶上”的新动能。

在华侨试验区内,一个个工地正在紧张施工。即将承办亚洲青年运动会的主体育场馆已经完工,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已经立起施工广告牌,即将成为粤东规模最大医院的汕头市中心医院扩建工程正加紧施工……现在,这里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20年和2021年,它的GDP增速连续两年超过20%,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在前列。

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将“三新两特一大”,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六大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华侨试验区将承担起更多使命。

“现在华侨试验区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空间优势巨大,初步形成总部经济、特色金融、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四大核心产业,已经成为汕头构建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华侨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刘俊毅说。

“侨”平台推动交流新高度

甜粿、卤鹅、猪头粽……即使相隔千万里,家乡味道仍能勾起乡愁记忆。在汕头的“千厨潮味·四海同享”活动中,17段潮菜教学短视频在线上广泛传播,观看量逾千万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汕头的线下对外交流受阻,但“云端”文化交流热闹。“四海潮音·全球潮剧票友汇”以乐会友;“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营)活动以文相牵;“潮州节”以情相系……以传统文化凝聚侨心,汕头打造线上民间交流的新路径。

在华侨试验区,这里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标杆。华侨试验区内的数字科技产业基地约1万平方米,配有高速专线网络,设有直播间、产品展销区域等空间,当前50多家企业正式入驻基地,注册资本超过6亿元。

成立于2016年的汕头娱加文化传媒公司,自2020年落户该基地后,新增的海外事业部积极创作与推广对外短视频,反响越来越好。比如,他们制作的十几秒的潮汕功夫茶视频“圈粉”上万海外网友。

公司总经理张之涵说,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是公司发展重点,一方面立足中国文化内容与海外用户加强互动,一方面结合潮汕的纺织服装、玩具特色传统产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这里的发展创新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我们得以有更多新尝试。”

依托侨乡优势,汕头经济特区对外交流的大门越开越大。日前,汕头市正在全力申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暨第十届潮商大会,向全球潮人发出“2024之约”,热切邀请海内外潮汕乡亲回到祖辈出发的原点,感受汕头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新气象,共商新时代潮团、潮商事业新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汕头将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明确方位、找准定位,充分发挥特区、侨乡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做出积极贡献。”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说。 (记者马晓澄、丁乐、叶挺)

(马晓澄、丁乐、叶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