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政厅举行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2020年总结大会暨2021年启动仪式

广东省民政厅举行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2020年总结大会暨2021年启动仪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8 14: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7日,广东省民政厅在广州举行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2020年总结大会暨2021年启动仪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奇出席仪式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庄侃出席仪式并宣读表扬通报。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省慈善总会有关负责同志,21个地市民政局儿童福利业务负责同志,以及社会组织代表参加会议。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其余参与“牵手行动”的社会组织观看线上直播。

据了解,全省491家社会组织分为15个小组,即日起至2022年2月,面向15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湛江、阳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市)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实施关爱帮扶,突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单亲儿童等监护困境儿童为主要对象,开展“走进监护困境儿童家庭”活动,每个小组将组织力量深入每一名监护困境儿童家庭,开展监护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庭监护能力,督促家庭履行监护主体职责,最大限度减少留守和困境儿童遭受侵害的危险,防止发生性侵、溺水、欺凌、流浪、辍学等问题。

会上,庄侃宣读了《广东省民政厅关于表扬参与2020年广东省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社会组织的通报》,大会为受表扬的优秀案例、优秀项目、优秀单位、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肇庆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科有关负责人、2020年“牵手行动”优秀社会组织代表和受助对象分享活动经验。大会为2021年“牵手行动”各小组授旗。

在总结及动员讲话中,陈奇首先代表省民政厅向参与牵手行动的各社会组织的公益付出和爱心善举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牵手行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响应省民政厅号召,助力精准扶贫,带动乡村振兴,深入了解帮助留守和困境儿童解决其监护、就学、医疗、康复等实际困难,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社会反响良好。2020年,参与“牵手行动”的350家社会组织从帮教助学、成长教育、心灵关怀、医疗帮扶、扶贫帮困、优化环境、公益倡导等七个方面,开展了134场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参与人员2500多人次,投入帮扶资金338.52万元,直接惠及15184名留守和困境儿童,重点落实民政部门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对15个县(区)2210名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女童进行逐一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情况,着重从改善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注重儿童防侵害教育、助力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及时给予一对一帮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案例、优秀项目、优秀单位、优秀志愿者,其经验做法值得肯定推广。

陈奇强调,2021年,“牵手行动”得到广东省慈善总会大力支持,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和条件,以更高的热情、更实的行动、更好的服务,继续投身关爱帮扶儿童事业上来。一要统一思想,突出主题,打造品牌。开展“牵手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帮扶资源向贫困地区汇聚,有利于构建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关爱保护儿童的良好局面。各级民政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要统一思想认识,延伸关爱渠道,拓宽关爱方式,丰富关爱内容,以牵手行动为平台载体,积极配合当地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构建当地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库、实现牵手行动扎根落地。二要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省、市、县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优势,从帮助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深入当地、链接资源,固化服务,各组、各地努力塑造“牵手行动”特色品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互相协作,实现关爱保护效益最大化、精准化、长效化,用心用情关心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三要加强沟通,高效协调,确保成效。在组织领导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逐级明确联络人,保证牵手行动各组与当地民政部门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社工站顺利对接,主动提供帮扶儿童名单,主动协调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相关成员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好当地活动有序开展,协调解决牵手行动反馈问题;“牵手行动”未覆盖的地市要自行参照省民政厅做法,组织开展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在活动开展方面,鼓励重点开展提高家庭监护能力、防范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关爱服务,鼓励开展专业化、深度化的持续帮扶项目,鼓励分类、分对象开展精准帮扶项目。在宣传倡导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及社会组织在保护儿童隐私权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全媒体,多形式宣传“牵手行动”典型做法及成效,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氛围。(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