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荔结新果,黄埔荔枝迎来大丰收

千年古荔结新果,黄埔荔枝迎来大丰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24 09: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千年古荔结下百余斤新果,黄埔百年古荔枝树产量创近10年新高。近日,“荔久弥新照初心”黄埔荔枝文化节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果农迎来丰收“大年”,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再度打响黄埔荔枝品牌,助力黄埔乡村振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历经千年沧桑

广州最老古荔枝树挂果上百斤

“我在这里生活近60年,这棵千年老荔枝树今年结的果特别多,至少上百斤。”在黄埔区萝岗街道玉岩书院,萝岗钟氏文化协会秘书长钟民宪说。

钟民宪所指,是玉岩书院催诗台前的一棵古荔枝树。相传该树已存活逾千年,也是广州目前有记载的树龄最老的古树。经历千年沧桑,这棵荔枝树依旧绿叶繁茂,正值果期,一颗颗火红的荔枝挂满枝头,红果绿叶,颇为喜人。

钟民宪介绍,这是一棵“山枝”(即山上自然生长的荔枝),明代的时候已高达数丈,粗需两人合抱。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番禺、南海一带大雪,满山树木大部分被冻死,这株古荔枝树也严重冻伤,枝桠渐腐,乡人都以为荔枝树难逃死劫。岂料第三年春年,荔枝树居然从树茎底部长出了三枝嫩芽,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令人惊奇的是,至今枝叶繁茂富有生气的古树上,还能结出“桂味”和“山枝”两种荔果。目前这株千年古荔枝树已申请古树保护,每年都会请果树专家专门照顾查看荔枝树的生长情况。

“黄埔区是荔枝的老产区,成片的老年荔枝种植区域都有四五个,玉岩书院这棵古荔枝树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黄埔区对于老荔枝树的保护很重视,各方面保护都做得很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向旭说。

荔枝品牌美名远扬

“百年古荔”“荔枝新贵”各有千秋

“天下荔枝在广东,荔枝珍品在萝岗。”黄埔区(含古代萝岗)荔枝文化深厚,种植历史超过千年。该区现存多片300年以上的荔枝林,完好地保存了岭南百年荔枝的文化图谱。岭南荔枝有“三杰”,其中笔岗糯米糍、萝岗桂味都在黄埔。而新品种“帝进奉”则被人们称为荔枝中的“高富帅”。不同品种各有千秋,均是市民喜爱的荔树名品。

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风介绍,目前黄埔区荔枝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树龄超过100年以上的古树近一万亩,是全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之一。

以永和街贤江村为例,贤江村是有名的荔枝之乡,百年古荔枝群连片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在全省均罕见。在荔枝文化浓厚的贤江公园,就有近千棵树龄达300至500年的古荔枝树。其中最有名的双肩红糯米糍,蒂部两侧有突起的“双肩”,果肉厚而嫩,核小,入口满满的浓郁蜜香。

“贤江村有好几个百年古荔枝群。”当地果农刘伯说,“老树荔枝成熟较晚,但味道比普通荔枝更加清甜,汁水更加饱满,少渣,还不容易上火。”

走进黄埔区新龙镇福洞村帝顶荔枝种植园,红彤彤的荔果缀满枝头。仔细端详,这种荔枝比常见的荔枝个头更大,剥开红得有些发紫的果皮,晶莹透亮、鲜嫩多汁的荔枝肉让人馋涎欲滴,轻咬一口,入喉清甜。

这是黄埔区近年新研发的荔树高端品种“帝进奉”,集齐了众多荔枝的优点,口感清甜爽口,有蜜香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帝进奉”耐储存,果实摘下数天之后果壳不变色,在长途运输中能有效保鲜,且上市时间与其他品种错开,造就了“帝进奉”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了“黄埔荔枝”品牌。

“除‘帝进奉’,我们正在研发种植的荔树新品种‘冰荔’,目前刚种下150亩幼苗,估计两年后将会收成,品质将会更为高端。”陶风说。

科技助农销路旺

黄埔荔枝迎来近10年来大丰收

据悉,今年将是黄埔荔枝近10年来的丰收大年,全区荔枝总产量约7000吨,目前上市成熟量5400吨,已销售3500吨,销售金额约5600万元。

“今年挂果的有几百棵树,收成估计有15000-20000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反响都很好,估计下周就进入丰产期。”帝顶荔枝种植园董事长杨柳青说,如果顺利的话,明年荔枝园的产量更有望达到8万斤。

为促进荔枝增产增收,黄埔区响应广东荔枝“1221”市场营销行动,推进荔枝定制模式,帮助农户增加销量。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直单位发起倡议书,鼓励区内企业、区属单位积极定制采购,以荔为媒,搭建城乡合作渠道和平台,实现农产品品牌深化提升、农业再增效、农民再增收,更好展示黄埔乡村振兴新面貌。

与此同时,黄埔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联合省农科院果树、植保专家团队为荔农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举办荔枝提质增效培训班,提升荔枝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传授荔枝生产技术、保花保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为荔枝丰收保驾护航。

今年黄埔荔枝文化节还特别安排了“百年荔树送百名院士”活动,将红荔礼盒赠予为黄埔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100名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与他们同享黄埔美荔百年硕果。“黄埔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么多年,现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效,离不开这些专家院士对我区发展支持,我们把黄埔古荔通过冷链运输送到院士专家团队的手中,荔枝虽小,情义很重。”陶风说。(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摄影郑尔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