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加速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4月8日,广州南沙区召开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南沙区科技局重磅发布了《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创16条”)。

广州南沙加速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4-09 2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8日,广州南沙区召开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南沙区科技局重磅发布了《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创16条”)。

据介绍,“科创16条”提出支持南沙科学城和明珠科学园建设,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一批符合该区产业发展研究方向且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科研平台落地,给予每个平台最高2亿元的资金支持,对经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立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按广州市扶持标准给予1:1配套资金支持。

在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对高层次人才落户给予最高1000万元安家补贴,对境内外(含港澳)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为区内科研院所和“四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给予一定数量的广州市人才绿卡申请资格,在不改变原籍和身份的基础上享受市民待遇,形成高端人才虹吸效应,为科技创新驱动提供智力支撑。

今年年初,中共广州市委全会提出了建设百年科学城的目标。由广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谋划、共同建设的南沙科学城成为热议焦点。

据悉,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已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明珠科学园启动区5个项目已于2020年11月全面开工。预计到今年底,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部分多层建筑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总装总测实验室将实现封顶,到2023年底整个启动区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用地、立项申报等前期工作已落实,预研项目已于2020年8月底开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软基处理、基坑施工等。

2018年11月,南沙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市人民政府携手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集聚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作,着力打造国家海洋科学核心研究基地与关键技术平台。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南沙区将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南沙科学城建设,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南沙担当,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领带动大湾区创新发展上做出南沙贡献。

卢一先要求,南沙区要遵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协同发力,强化系统谋划、重点攻关,积极构建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机制高效的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