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记忆,纪念扎哈·哈迪德 ——广州大剧院举办“感受到的扎哈角落·A VIEW OF ZAHA'S CORNER”系列纪念活动

城市的记忆,纪念扎哈·哈迪德 ——广州大剧院举办“感受到的扎哈角落·A VIEW OF ZAHA'S CORNER”系列纪念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02 10: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时值扎哈·哈迪德逝世五周年,广州大剧院联合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推出“感受到的扎哈角落· A VIEW OF ZAHA'S CORNER”系列纪念活动,与全球喜爱扎哈的朋友一起致敬和缅怀这位杰出的结构主义建筑大师。纪念活动将通过“广州大剧院建筑线上交流沙龙”、“扎哈纪念视频全球征集活动”、“纪念扎哈·剧院不眠夜”和广州大剧院剧院参观等多种形式展开,以广州大剧院为切入口,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与喜爱扎哈的朋友一起重温扎哈的经典建筑作品,完成一场与扎哈的跨领域、跨文化、跨时空的对话。

从“建筑地标”到“艺术地标”,从“共融”到“共荣”

3月31日晚,“纪念扎哈逝世五周年·广州大剧院建筑线上交流沙龙”举行,拉开“感受到的扎哈角落· A VIEW OF ZAHA'S CORNER”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副总监余锦文,马歇尔戴声学公司驻中国总代、高级声学顾问杜晓军,杰出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鹏及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参与分享,与世界各地喜爱扎哈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和交流扎哈独特的建筑理念和传奇人生。线上沙龙放以“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为导向,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对扎哈及其作品进行解读,探讨建筑作品与功能设计、城市文化建设和市民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筑设计和表演艺术是跨界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因两者面向的对象同是公众,公共艺术与建筑跨界融合是建筑艺术化以及公共艺术功能化的过程,两者关联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广州大剧院是扎哈在中国建成的第一个作品,建筑师的性格特征和观念会对设计作品产生影响,扎哈·哈迪德不仅赋予了这个作品前卫独特的风格特征,同时立足于广州地域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广州文化和历史传说的独特认识和理解,用先进的现代建筑语汇来表达“珠江石圆润双砾”的艺术形象,以超越模拟的象征手法,对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抽象地概括和提炼。线上交流沙龙为建筑学子、艺术爱好者和普通市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讨论平台与对话空间。来自五湖四海参与者在平等包容的语境中各抒己见,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独特视角出发,以新鲜有趣的想法和独到的观点解读扎哈,也以此表达对扎哈的敬意与缅怀。同时,广州大剧院在3月31号当晚线上沙龙结束后进行“纪念扎哈·剧院不眠夜”剧院通宵亮灯仪式,这既是对扎哈的致敬与缅怀,也象征着扎哈的建筑理念与作品也将如群星一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闪耀。

疫情后参观重启,线上线下再造城市人文风景线

广州大剧院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自创办起接待参观公众超过50万人次。3月31日,扎哈逝世五周年之际,广州大剧院也将在清明三天假期里向市民免费开放,因疫情而暂停的剧院参观活动也将重新上线。走进广州大剧院,在珠水双砾之间近距离观赏扎哈建筑作品的独特风格,感受建筑艺术带来的奇妙体验。

同时,纪念活动也将延续至线上,扎哈的建筑作品与设计理念享誉全球,在中、德、英、法等多国多地都有她的代表作品。广州大剧院与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在线上沙龙联合发起【感受到的扎哈角落•A VIEW OF ZAHA'S CORNER】全球视频征集活动。活动向全球喜爱扎哈的朋友发起征集,分享你所“感受到的扎哈角落”。广州大剧院将结合所征集到的分享视频,在广州大剧院2021年十一周年院庆之际,与全球的朋友一起共同感受扎哈的创意馈赠。(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