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成为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向“绿色”要效益,培育出2000亿元大产业

黄埔区成为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向“绿色”要效益,培育出2000亿元大产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18 11: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示全国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广州开发区名列其中,成为广州首个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8000亿元,占广州市近40%。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黄埔区创新推进“绿色”产业化,如今全区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1家,产值达2364.5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绿色发展成效集中显现,仅2020年10月以来,该区连续获得绿色发展领域的国家级荣誉就达5个之多。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示2020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结果,广州开发区通过验收。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公告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黄埔区名列其中。10月29日,工信部公布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广州开发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12月4日,“2019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名单公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在黄埔区,招商引资要跨过“绿色门槛”。比如,该区建立了产业项目准入三级评审制度,除投资密度、产出效益等常规约束条件外,要求必须符合相关产业导向的环保要求。

“绿色门槛”也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该区制定出台“黄金十条”“绿色十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均设置环保一票否决制门槛,要求申请对象需一年内未因发生环境违法行为受到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三年内未发生危害环境犯罪,将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

“绿色门槛”更体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审核”是该区推动企业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重点之一。历年以来,该区开展审核、通过验收企业数量、超额年度任务数量均居广州市各区之首。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深入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的区域经济格局,大力推动产城融合,484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被精心“耕作”

为全方位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该区对原有政策进行了修改、创新,出台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以下“绿色十条”)。2017-2019年共安排7800万元对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清洁生产审核、分布式光伏发电、充电桩、碳核查、节能技改、能管系统等绿色低碳类项目进行扶持,撬动社会投资约50亿元,全面推动建设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绿色十条”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方、应用方(屋顶方)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或奖励。其中,对投资方按照项目实际投资总额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100万元。企业将厂房屋顶拿出来与投资方合作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无需投资一分钱,就可以按装机容量直接获得奖励,并且获得电价优惠,全面提高光伏发电建设积极性。在政策有力推动下,该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备案总装机容量超140兆瓦,建成超90兆瓦,年发电量超过9000万度,折算年节约标准煤约1.1 万吨(当量值)。

为提升能效,减少排放,黄埔区强化集中供热,建成集中供热机组14台,集中供热能力达1141吨/小时,建成集中供热管道总长近80公里,覆盖西区、东区、永和、知识城北起步区等制造业集聚区。2020年,协鑫蓝天8800万千瓦的集中供冷站开始运营,实现了供热供冷的“超洁净排放”。

2020年10月,黄埔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国家验收。通过循环化改造,该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95.8%。 截至目前,全区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11家,产值2364.5亿元,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5家。目前,区内有绿色产业相关国家级研发机构7家、省级76家、市级94家,全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超90%以上,企业创新成果丰硕。(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