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3个项目集聚,黄埔构建院地合作高地

中科院13个项目集聚,黄埔构建院地合作高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1-23 0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1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一行到广州市黄埔区考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生物岛实验室,调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进展。

“一年多来,黄埔区对和中科院的合作高度重视,取得显著的成效。广纳院短时间内有这么快速的发展,超出我的预想,特别是5G滤波器项目只用了10个月,绝对是‘黄埔速度’。”调研座谈会上,白春礼对黄埔区采用承诺制审批机制保障科技项目快速落地、尽快实现量产的创新服务方式表示赞赏。

目前,黄埔区已集聚中科院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10个高水平创新平台,1个成果转化母基金,总共13个重大项目。国家纳米中心、空天院、微电子所、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等8家中科院直属单位均在该区设立了研究院,形成“院地合作”的新高地。

早在2006年,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黄埔区成立,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当天考察的黄埔实验室园区,是黄埔区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启动集聚区。目前,落户黄埔的中科院项目前期先进入该园区筹建。未来,各共建研究院总部项目将集中入驻位于黄埔港的院地合作总部园区,其中广纳院、空天院、腐蚀科学研究院现已启动总部建设。

当天考察的广纳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政府签署的《“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黄埔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广纳院聚焦技术创新链4-6级,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转移转化工作,包括纳米生物安全中心、理性设计平台、精准制造平台、纳米检测平台、应用评价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填补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鸿沟。

此外,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核心区的“中国纳米谷”,规划建设用地1.1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四园”模式分时期开辟建设,包括纳米智能技术科技园、纳米生命与健康技术科技园、纳米创新能源与环境科技园、纳米超级复合材料科技园四大园区,聚集、服务全国纳米科技科研机构和企业。

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纳院院长赵宇亮牵头组建的“纳米生物安全中心”,包括医疗卫生防护纳米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病毒检诊治纳米技术研发平台、纳米生物技术与纳米机器人研发平台等,形成集纳米生物安全—疫情防检治为一体的“一中心三平台”布局。

据悉,我国纳米科研成果数量在世界保持领先,但转移转化率低,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纳米科技包含很多基础研究,涉及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纳米科技与产业化应用的联系紧密。广纳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将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保持技术和人才高水平发展,把长期积累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技术和产品,推动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立一年时间,广纳院研发人员从最初4人已经发展到220多人,五大院士团队加盟广纳院共同开展最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已有21个科技项目落地。其中,5G滤波器、汽车电池防火隔膜材料等项目即将投入中试和产业化,解决产业的卡脖子问题。未来,广纳院将形成千人以上的国际化高水平研发队伍,专门服务纳米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