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戏剧29万观众:线上戏剧《等待戈多》成为艺术事件

一场戏剧29万观众:线上戏剧《等待戈多》成为艺术事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07 18: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历经近两个月不眠不休的创作与打磨,创作团队横跨北京、大同、武汉、广州四个城市,“中演院线·广州大剧院X腾讯艺术: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公益演出”以“疫情隔离”为始点,历经疫情期间“全线上”的沟通、创作、排练, 4月5、6日晚完成了它的首演亮相,演出吸引了超过29万观众在线观看,创下了中国话剧最多单场观演人数的纪录。

“经过多番的探讨,此次公益演出最终选择在武汉解封之前上演。”该剧制作人、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分享道。疫情期间,人与人在生活中的隔离,给人带去了不安与隔阂。在武汉“解封”之际,《等待戈多》团队用戏剧发声,希望能为受疫情影响的人真正走出阴霾出一份力: “打破心理的隔离,让解封的春天如期而至”。

受疫情冲击,剧场暂时关闭,戏剧人纷纷感叹无戏可做,这给了一直在探索当代戏剧语汇的导演王翀创作契机——疫情无法阻止戏剧,“戏剧人的思维不应该还停留在剧场里”。带着这些思考,王翀将目光投到了可被任意压缩与延展的线上空间,并决定做一部真正现场的、即时的线上戏剧,以此来回应戏剧艺术的危机。而可靠的技术保障,成为线上戏剧“落地”的关键。线上视频技术使3个不同城市的演员实现了“真听真看”。演员通过屏幕感受彼此,观众透过屏幕体会故事。跨越形式桎梏,载体从物理舞台变为数字空间,这一创新打破了戏剧“在场”的思维局限。这次线上演出的成功,更意味着戏剧就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数字化社会给予戏剧全新的生机。

无法进入剧场演出,那就不进剧场;只能待在家里,那就把家当舞台。化生活空间为演出空间,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在颠覆创作与观剧的基础上,也彻底改变了演员对于表演空间的理解——因为他们从未这么干过,也没有导演让他们这么干过。这是戏剧呈现形式的创新,也是戏剧演出模式的突破。演员家里的卧室、客厅、厨房、大门,甚至是楼道都成为了舞台;舞美道具是成箱的快递,由演员亲手搭建“剧场”、亲手布置道具、亲手拍摄表演……演员进化成了“全能的演员”。从前,演员在剧场通宵排演,吃在剧场睡在剧场,剧场成为了家;而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里,创作、排练全在家中进行,家成为了剧场。当舞台不受地域限制,戏剧便无处不在。

“2.0”是王翀导演作品的个人印记。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2.0版,也是对贝克特《等待戈多》的创新、颠覆与再思考。在原版《等待戈多》里,主角是两个流浪汉;2.0版里,他们竟然成为了疫情期间的夫妻。被迫分居、漫长等待、网络暴力、垃圾信息,无一不反映当下社会的真实心态。被错认为戈多的波卓,摇身一变成为直播带货的网红,表达了一种后现代的荒诞;戈多的信使,变成了人工智能,带有强烈的未来感。原作中“戈多”不来,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而在《等待戈多》2.0版里,幸运儿或许代表希望,其命运变化也是第二幕中的一大看点。

曾经有人问塞缪尔·贝克特,“戈多”是什么?贝克特回答:“我如果知道,就不会写这个戏了。”而在线上戏剧排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向王翀导演提问——“戈多是什么?”戈多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在一场著名的《等待戈多》演出中,旧金山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囚犯观众眼里,“戈多”就是社会。而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的观众眼里,“戈多”或是城市解封,“戈多”或是疫情结束。

如果说原作是抽象的,那么《等待戈多》2.0版则变得当下而具体。在疫情全球扩散的情况下,等待成为常态,原作中荒诞的等待连接着现实中真实的等待,打通了虚构与现实的联系,等口罩、等床位、等隔离结束、等城市解封、等公司复工、等边境开放、等疫苗出现、等剧场开门……全世界都对“等待”有了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化的艺术语汇,也迅速得到世界的回应。在本次公益演出期间,广州大剧院、腾讯艺术、导演王翀联合发起了“拒绝地域歧视,用戏剧发声”倡议行动,不但在广大网友间引起热烈反响,还获得了包含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歌唱家田浩江、周晓琳、戏剧导演Matthew Lutton(澳大利亚)、演员Tim Pilloti(瑞典)、Brad Little(美国)、王峥、孙磊、钟舜傲、表演指导张颂文、指挥家Antonio Llaca(加拿大)、编舞Lior Tavori(以色列)、歌手刘彬濠、主持人林思韵,和线上戏剧《等待戈多》演员李嘉龙、马卓君、崔永平、李帛阳,以及导演王翀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艺术家的热心响应。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