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载培养近万名澳门学生 华南理工大学打造内地澳门文化交流新纽带

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珠海学习中心正式获批设立。15年来,中心培养了澳门学生已近万人。他们遍布澳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博彩及酒店等各行各业,是澳门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澳门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支撑。

15载培养近万名澳门学生 华南理工大学打造内地澳门文化交流新纽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19 19: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们是澳门和内地文化交流的窗口和纽带,希望能有更多的澳门学子前来学习,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珠海学习中心的负责人张慜希说。

    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珠海学习中心正式获批设立。15年来,中心培养了澳门学生已近万人。他们遍布澳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博彩及酒店等各行各业,是澳门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澳门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支撑。

口碑相传,让澳门学子选择华工

    澳门回归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人面临的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内地教育资源对澳开放后,澳门政府推出了教育补助项目,更是促进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前来内地特别是临近的珠海学习进修。而让珠海学习中心全体教职员工尤为自豪的是,到珠海接受继续教育的澳门同胞中,有绝大部分选择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牌子”。

    “我选择华南理工,是因为她强大的工科。”“我是朋友介绍过来的,他们对这里的评价很高。”“在这里读书的归属感很强,每次活动连我的家人都很乐意参加”,在此就读的澳门学子这样告诉记者。

    张慜希介绍说,这里的学生年龄最小为18岁,最高的有70岁,很多人甚至与父母、爱人、子女一起在这里学习。“我和我爱人都在这里学习行政管理,这里的课程安排十分适合我们,学习氛围也好”,进修行政管理专业的陈万里告诉记者。

春风化雨,让澳门学子收获满满

    历时15载,中心以继续教育为载体,从课程、设备等方面为澳门学子提供最贴心的服务。现就职于澳门卫生局的钟健鸿、澳门房屋局的吴健斌、澳门银河区域经理的陈万里、澳门金沙中国公司的部门经理白明禹等人均从中受益,文凭从原来的高中或专科提升至专科或本科,综合能力大幅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白明禹说,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知识,“经过学习,我对管理员工的技巧掌握、对国家政治制度和历史的了解更进一步,为我更好地与员工、客户沟通打下了基础”。

    “在这里,我学习到关于房屋环保、防水、绿化等实践性的土木工程知识,这些知识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今年58岁的吴健斌是中心2016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在读学生,他告诉记者,澳门的房屋建造不太注重防水,他希望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推动这方面的完善。

文化认同,让澳门学子心系祖国

    采访过程中,张慜希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细节,“澳门学生原本使用繁体字从右到左、自上而下进行书写、阅读,但来中心学习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习惯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和书写格式。”阅读或者书写习惯的顺畅,加速了澳门学生对内地文化的认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邬智说,15年来,中心不仅教给澳门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更是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爱国主义教育、大学文化之旅、定期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将家国情怀和中华文化贯穿于育人的始终,加深澳门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比如,组织师生一起观看国庆70周年的阅兵视频,让澳门学子感受祖国国防实力的增长;组织澳门学子到华南理工大学参观,亲身了解华工的百年文脉,感受内地高校的教育氛围,等等。

    进入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后,吴健斌对内地建筑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滑动着手机里一幢大连建筑的照片,激动地说:“这些现代建筑真的很棒,不仅造型设计巧妙,而且设备智能先进。我一定要多去内地走走,看看不一样的建筑。”

    提升知识技能,感受多元文化,中心的学生们表示,毕业后,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工作中,好好建设家园,践行“一国两制”,共同维护澳门的繁荣稳定。(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