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成广东省内首个将省属成年犯监狱文化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城区

广州市荔湾区成广东省内首个将省属成年犯监狱文化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城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16 11: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广州监狱罪犯文化教育纳入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规划签约仪式暨荔湾区教育局“党旗红”情暖广州监狱爱心支教行动启动仪式在广州监狱举行,广州监狱和荔湾区教育局的领导、警察以及荔湾区13所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和19名任教教师、教研员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广州监狱和荔湾区教育局领导分别致辞,双方领导一起签订《广东省广州监狱罪犯文化教育纳入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规划协议书》,随后,向12名特聘教师颁发聘书,双方领导为“荔湾区教育局文化教育广州监狱教学点”揭牌。这是广东省内首次由教育部门将省属成年犯监狱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创新做法,也是荔湾区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为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目前,荔湾区教育面已经覆盖到教师、学生、家长、服刑人员等。

最后,来自广州市真光中学的教师饶鹏在广州监狱技术培训中心二楼理论授课室讲授《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40多名学员参加了首次开班学习。课前,服刑人员坐姿端正,精神饱满,热切期盼着课堂的学习。上课伊始,师生互相行礼问好,服刑人员对执教老师礼貌有加。课堂上,当执教老师提问时,服刑学员也都积极举手,认真作答。他们时而抬头凝神听讲,时而低头拿笔记录,追求知识的渴望之情溢于言表。饶鹏老师通过口头阐释隋唐两代统治的建立过程,使服刑学员了解到隋唐两代均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从而深刻地领悟到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服刑学员通过结合观察地图,在执教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了古代大运河的修筑历史,感受了古代自然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体悟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与智慧力量。饶老师依次介绍了隋唐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如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等的故事,引导服刑学员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服刑学员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到盛唐气象下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和睦的民族关系,增强了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据悉,荔湾区教育局“党旗红”情暖广州监狱爱心支教行动是在荔湾区教育局党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把“党旗红”惠民生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举措,党员干部教师积极参与,满怀赤诚之心,对授课的在押人员一视同仁,耐心帮教,展现出师德楷模的党员风范。把荔湾教育人的爱心和行动力所能及地延伸到监狱,春风化雨、有教无类,把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忠诚担当使命贯彻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现实奉献中去,并一以贯之,形成长效机制。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法规文件精神,为提升服刑人员基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监狱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安全稳定,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和社会和谐,荔湾区教育局将广州监狱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广州监狱提供服刑人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程授课所需师资及相关志愿服务。具体内容主要有:荔湾区教育局委派若干名教师承担广州监狱服刑人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扫盲、小学、初中有关课程授课任务,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思政课或文化讲座、文化帮教等活动。参照普通中小学开学时间和教学形式,荔湾区教育局安排教师为广州监狱开展扫盲、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代数、初中几何、初中历史授课,寒暑假参照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广州监狱有关负责人介绍,服刑人员的九年义务教育文化课程教材由司法部统编,广州监狱根据服刑人员文化程度情况,对参加义务教育的人员进行编班及课程、考试安排,在上课、活动期间,安排警察在现场执勤,确保现场安全有序。目前,小学含扫盲阶段共设2个班,10名学员;初中阶段共设4个班,170名学员。每周四下午,开6个班(所有阶段课程),180名学员全部上课。6名教师同时到监狱上课,每名教师上3个课时。

荔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教育局将安排6名教师承担授课任务,每名教师每周各承担一个半天3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每学期各承担54个课时。同时,根据形势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文化帮教活动。(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