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南桥河畔,紫荆花一瓣瓣飘落在地;徐闻白茅海边,潮水一阵阵涌向绿色海滩。
又是一年春天,湛江市科技局扶贫干部黄矢尖却再也不能给新生的儿子唱《小星星》,无法听到白茅村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的消息……3载春秋,180公里行程,他像一支尖锐的箭矢,迸向“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精准扶贫事业靶标,生命却在32岁戛然而止。
2月20日到22日,3天时间,500多公里,记者行程遍及赤坎、霞山、徐闻、雷州,一路追寻黄矢尖的足迹……
黄矢尖生前经常到贫困户家了解帮扶情况。(资料图)
从病房到产房:感恩的血脉在传承
“你洪亮的哭声让我无比感动,爸爸给你起的名字:黄恩科,希望以后你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月18日,黄矢尖妻子张理银的微信朋友圈
2月20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产房。
双眼皮、宽额头,眉宇间是爸爸的神态。张理银凝视着襁褓中的婴儿,眼含泪花说:“爸爸给你起的名字终于可以用上了。”
也许心有灵犀,妈妈说出“爸爸”两字时,小恩科眼睛眨了一下。
7天,从病房到产房,是父与子的生死之隔——2月11日00:20,黄矢尖永远闭上了双眼;18日09:00,一声啼哭,黄恩科来到人世。
黄矢尖(右四)生前参加白茅村委会会议,了解帮扶对象情况。(资料图)
黄恩科再也听不到父亲哼唱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了。在他出生前,爸爸会隔着妈妈的肚皮,给他唱《小星星》。
黄矢尖住院后,张理银对他说:“给宝宝想一个名字吧。”“就叫恩科吧,感恩科技局给他爸爸扶贫的机会,以后做一个感恩的人。”
结识三年,扶贫三年,黄矢尖鲜有时间陪伴妻子。2017年两人上广州旅游。刚到广州,一个扶贫任务的电话打来,他立马买票赶回。
妻子临产前,黄矢尖买回婴儿衣服,手洗干净,挂满阳台。他还给妻子肚皮涂抹橄榄油并按摩,只为预防妊娠纹。
扶贫队友张道文的手机中,保留着2月3日黄矢尖的微信号发的信息:“张叔你好,我是小黄爱人,小黄让我发信息给你,感谢你和领导对我们的关爱。”
当时黄矢尖已张不开眼,仍叮嘱妻子用微信感谢大家。
2月20日,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产房里,黄矢尖妻子张理银抹去泪花。
从坚守到离开:生命之花怒放扶贫一线
“黄矢尖同志英年早逝,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在有限生命中做出的无愧于心的事迹,将永远留在科技局,留在扶贫村。”
——2月13日,黄矢尖同志追思词
2月20日,徐闻县锦和镇白茅村党支部大门外的宣传栏,贴上了黄矢尖事迹的海报。
时序去如流矢,人生宛如飞蓬。这位来自廉江良垌镇的“80后”,生命最后的轨迹恰如一支飞箭——
1月14日到29日,出现低烧、流鼻血等症状后,他坚守岗位,直到在镇政府大门晕倒,醒来后独自乘车到医院就诊;30日,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2月11日,经抢救无效逝世。
住院前后,黄矢尖心心念念的还是工作。
“对不起,我想回去做好资料,没想到病倒了,扶贫工作拖了你们后腿。”面对前来探望的白茅村干部,黄矢尖一脸歉疚。
几天前在锦和镇,正是他们提议租辆车把黄矢尖送回市区,被他拒绝了:“白茅村是贫困村,怎能为我的私事动用公家的钱租车?”
白茅村党支部书记姚天儒只好把黄矢尖送到汽车站,见他脸色苍白,坚持一同坐车。姚天儒在车门前刚抬起脚,就被黄矢尖推开,“我自己回去,放心,回到就打电话给你。”
黄矢尖住院后,市科技局上下瞒着他建立了应急小组和微信群,全局职工自发组织探视、捐款。
2月13日,贫困户符建尚打听到,村干部们去殡仪馆送黄矢尖最后一程。“我的泪水哗哗往下流,小黄这么年轻就走了,为什么没人叫我去送他一程?”符建尚红着眼,双手颤抖。
黄矢尖驻白茅村扶贫住的房间。
从南桥河到白茅海:坚毅无悔地前行
“工作组要发挥能吃苦的作风……关于扶贫项目支持的问题,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给予白茅村更多支持。”
——2017年11月29日,黄矢尖工作笔记
这是黄矢尖在市科技局的办公桌——桌面、抽屉里都是扶贫文件;电脑文件夹“扶贫工作”的修改日期停留在2019年1月2日。
白茅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农家书屋是黄矢尖宿舍。办公桌堆满文件,开水杯内犹如枯井,治感冒的穿心莲有效期是“2019年1月”。
从南桥河到白茅海,180公里,换乘3次车,5小时行程,黄矢尖一走就是三年。
2016年3月,黄矢尖被派到市科技局帮扶的白茅村开展扶贫。
“他说得最多的是‘我下乡了,我下乡了’,他走了,这句话还在我耳边萦绕。”市科技局科技服务与管理科科长邱成义悲痛难息。
初到白茅村,黄矢尖不懂方言,在“翻译”协助下,他完成全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一年下来,文档资料堆成一堵墙。
每次有台风预警,他就成为“追风者”。即使人在赤坎,他也一路飞奔到徐闻,协助乡亲防御台风。
黄矢尖驻白茅村扶贫期间的房间办公桌上堆放着工作文件和药品。
从方案到项目:用心血浇灌出扶贫硕果
扶贫项目需尽快落实……由局牵头寻找收益较好的龙头企业,以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投资企业,所得收益帮助贫困户脱贫。
——2017年6月30日,白茅村驻村工作组“扶贫项目落实情况汇报”
2月21日,雷州纪家镇恬神管区的海边,广东海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网箱拉起,对虾活蹦乱跳;
徐闻锦和镇南畔水库边,鹅声高亢;六极岛上,黑山羊在吃青草;
白茅海上,火山岩和无人小岛相映成趣,特色民宿矗立海边。
如今,白茅村参与的扶贫项目遍地开花。村容日新月异,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白茅村之变,离不开村民印象中那个晒不黑的“小黄”的付出。
完成入户调查后,黄矢尖走遍全村,明确了“靠海吃海,壮大集体经济,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扶贫思路。
为了扶贫项目落地,他和扶贫队友拿出几套方案,但历经波折——
养虾方案。经检测,白茅村近海水质不符合养虾标准,方案搁浅;造船方案。因找不到新建渔船的指标,无法办理证件,方案搁浅;养猪方案。项目选址靠近民房,群众担心污染而反对,方案搁浅。
一年奔波,三个方案都没成,怎么办?
黄矢尖利用“职务之便”,挨个联系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终于打动一家水产公司。
2017年,白茅村以15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海威,当年全村贫困户148人每人获分红1392元;2018年,每人1420元。
锦和镇特色扶贫项目启动后,白茅村贫困户参与到养鹅、养羊项目,再添新分红。
“2018年初的一天,小黄告诉我,白茅村是锦和镇第一个扶贫项目分红的村。”现任白茅村扶贫队队长、市科技局副局长宋加坤回忆,当时黄矢尖喜形于色。
白茅海今年将迎来开发——白茅海旅游项目已启动,将新建20间民宿。白茅村将入股200万元,贫困户参与分红。
从街道到市局:不变的是一颗担当的心
“黄矢尖以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在同事心里,仍闪耀着其鲜活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
——同事黄展鸿自发撰写黄矢尖事迹
2月22日,霞山海滨街道休闲广场,男女老少坐在石凳休憩。
徐闻白茅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后,小伙子在篮球场打球。
百里之遥,不同岗位,不同地方,黄矢尖都做出了一番成绩。
2012年7月,黄矢尖考入海滨街道办,兼任综治办和安全生产办工作。正值湛江“创卫”时期,他忙完工作,主动参与其中。
2014年,时任海滨街道党工委书记唐安文交给黄矢尖一项任务:给休闲广场配置一套凳子。黄矢尖争取到银行赞助,联系廉江石材厂运来石料并装好14个石凳。
黄矢尖任职3年间,海滨街道维稳及综治工作年年通过霞山区年终考核,辖区生产保持零事故。无论同事还是领导,都叫他“尖哥”。
从海滨街道、市科技局大院,再到白茅村,与黄矢尖接触过的人,对他赞赏有加——
“矢尖,箭头尖尖,名字有攻击性,其实他性格一点都不‘尖’,人缘好得很。”
“两个酒窝,满脸笑意,给科技大院带来一股清风。”
这一股清风吹进基层街道、机关大院,也吹进了海边渔村。
如今,白茅村建起广场、篮球场和自来水设施,村道全部硬底化,晚上亮起路灯。
在白茅村党支部门口一侧,宣传栏上那句让黄矢尖驻足的标语依旧醒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张永幸 刘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