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磁极”:科技与资本驱动文化产业“质变”

广东“新磁极”:科技与资本驱动文化产业“质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7 11: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前三个季度,广东省经营性演出总场次达到3.56万场,总收入63.5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演唱会经济成为消费的新引擎。同期,游戏电竞、网络视听保持高速发展,顶级电竞赛事增长了300%,超高清视频产业即将成为广东省第10个超万亿级的产业集群。”11月26日,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现场,记者获得了这样一组最新数据。

从亮眼的数据不难看出,广东文化产业正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

作为辐射全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盛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年,秉持“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的宗旨,从一场盛会升级为一个平台,再进阶到一个生态,吸引了优质文化项目与文化投资机构纷纷“向南看”。

本届大湾区文投会吸引了超过330家文化企业(项目)和120余家投资机构的超200位投资人现场对接。资本与产业交锋之间,一个新的关键词诞生——科技,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AI数字画卷、全感XR产品、“文化通”智能体、物理AI 3D具身智能数据仿真平台……从文化企业到投资机构,从政府代表到专家学者,各界目光都在密集投向以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及其背后带来的产业想象空间。

此前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就是AI技术的发展,广东在此方面积累了扎实的技术优势。”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向表示,新兴技术加持下,未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并为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文化赋能,驱动其从成本优势进一步向质量与品牌优势转型。

大会还发布了《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等报告,并现场发布“大湾区金文投”2025年度典型案例,包括10家年度文化企业、9个年度园区及24家年度投资机构。(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郑彩雄)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