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红色新地标!寸金桥公园深处红星闪耀…

湛江红色新地标!寸金桥公园深处红星闪耀…

来源:湛江云媒 2025-09-30 13: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

如今,步入寸金桥公园密林深处,一颗红星格外醒目。红星所在,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粤桂边区革命历史的纪念馆。

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今天上午9:30,随着一块红色幕布揭开,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在湛江正式开馆。

纪念馆共3层,建筑面积3509平方米,矗立在承载着“一寸山河一寸金”爱国主义精神的寸金桥公园内。馆内825块展板和260件文物,再现了粤桂边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

“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建立,填补了党史和革命史教育与研究的一个空白,开辟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新阵地。”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希贤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开馆仪式的大屏幕上,96岁高龄的陈超将军在北京家中通过视频,向长眠在粤桂边区的战友们,传递着跨越时空的告慰:

“此刻,我仿佛看到老战友、老领导的身影。今天,终于实现了他们的嘱托。”

陈超是粤桂边纵队的老指战员、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因年迈体弱无法亲临活动现场,他在家中郑重穿上军装,佩上一枚枚勋章,对“为战友立一座丰碑”的嘱托隆重回应。

(二)

在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正门上方,是一颗高5.1米、宽4.8米的红星。

红星两侧刻有两幅浮雕:在广东的大海边,海浪翻涌,海鸥翱翔,战士们驾着帆船向前冲锋;在广西的大山里,战士们牵着战马行进,旌旗在崇山峻岭中迎风招展。

尽管今天上午风雨交加,多位老战士仍从广西、广东各地专程到场参加开馆仪式——

100岁的粤桂边纵队十八团第二支队老战士尤财素,身着旧军装出席开馆仪式,在老伴的搀扶下,边观展边抹泪。

99岁的杨莲和98岁的张耀森,在家属陪同下从广西北海赶到湛江,坐在轮椅上出席开馆仪式,并观看了展览,讲起革命往事一度落泪。

96岁的冯锡光、94岁的梁禄和黎耀,胸前勋章虽已褪色,却依然清晰见证着他们作为粤桂边纵队成员的光荣过往。

李洪烈士的女儿通过“南路子弟”微信群获知纪念馆开馆的消息,从茂名专程赶来,缅怀父亲与先烈。

步入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前言”赫然显示:粤桂边区涵盖原广东南路18个县(市)和广西23个县(市),革命斗争波澜壮阔。

而展览第四部分“缅怀英烈”的开篇语,则让参观者驻足沉思:

“据不完全统计,在南路、粤桂边区,有两万三千多革命英烈为反抗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

走出纪念馆,往左转,拾阶而上,来到湛江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碑文记录着粤桂边纵队的历史:

“从雷州半岛到勾漏山,从鉴江两岸到镇隆山、六万山、十万山……东、西挺进粤中和十万大山,奇袭湛江赤坎,挥师北上化、吴,南下海、徐,发动春季攻势,打通粤桂边区走廊……”

(三)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正式宣告成立。这支诞生于南国边陲的武装力量,是解放雷州半岛的主力,与野战军并肩作战解放整个粤桂边区,有力支援解放海南岛。

“东江纵队有3个纪念馆,粤中纵队有1个纪念馆,但我们粤桂边纵队……”1998年离休后,不甘心的陈超将军找了10余位当年的老战友,通过写信向上级呼吁,推动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建设。

新冠疫情期间,陈超一度生命垂危,却只记挂着一件事:“我最遗憾的是,可能看不到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建立了。”

这份等待,终于在2021年迎来曙光——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于2021年12月正式启动筹备建设。

如今,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粤桂边纵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些沉睡在红土地下的英魂,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湛江市副市长吴国雄在开馆仪式致辞:“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不仅镌刻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更凝聚着新时代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这座纪念馆既是永恒的历史丰碑,更是指引前行的精神火炬。”

(四)

位于南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珍藏着一面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的军旗,向后人讲述着南宁解放的壮丽诗篇。

位于廉江石角镇东桥山坡的两广交界处,矗立着“廉化陆博边革命烈士纪念碑”,360多名烈士的名字刻在了基座上。

在湛江市博物馆和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展柜中,一枚枚粤桂边纵队的胸章已经泛黄,但上面的五角星鲜红如初。

100年前,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高(州)雷(州)点燃,在粤桂边区燎原,在红土地上留下了不朽印记。

今天,无论在广东的湛江、茂名、阳江,还是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南宁、崇左,都能找到粤桂边纵队的革命印记。

而当年贫苦落后的粤桂边区,通过粤桂东西部协作,已全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正转向乡村振兴协作和更广泛的区域协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