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中,一群特殊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兵支书”。脱下军装,他们初心不改,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以军人的担当、果敢和坚韧,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坚实力量。
近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采风调研活动吸引了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齐聚云浮、清远、汕尾。近20家媒体组成的采风团深入云浮凤塘村、云利村,清远光明社区、白庙村,汕尾护南村、红坎村等地,聚焦“兵支书”群体,挖掘他们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中的故事与突出贡献。
在云浮,凤塘村的“兵支书”唐建南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凤塘村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起优质葡萄种植产业,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唐建南退役返乡后,积极引入新技术,改良葡萄品种,提升葡萄品质。同时,他整合周边的水果玉米、辣椒等种植基地,打造“功能农业+观光农业”模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在他的努力下,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云利村的“兵支书”陈钊汉则将重点放在乡村治理与文化挖掘上。
云利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漠阳江第一潭”等自然景观和云利醮会等非遗文化。陈钊汉以党建为引领,设置“积分超市”,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解决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难题。他还积极推动古祠堂、古书院的修缮保护,挖掘整理村史文化,让古老的云利村重焕生机,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来到清远,光明社区的“兵支书”林诗华带领团队在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上成果显著。光明社区创新引入积分奖励机制,建成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和爱心驿站,构建了完善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林诗华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小区,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
在白庙社区,“兵支书”李志强依托当地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他带领村民修缮古村建筑,打造特色民宿,开发皮划艇、竹筏漂流等水上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白庙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在汕尾,护南村的“兵支书”叶志江聚焦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发展特色渔业。他成立渔业合作社,引进先进捕捞和养殖技术,拓展海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优质海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红坎村的“兵支书”陈华源致力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修建道路、桥梁,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完善水电设施,保障村民生活需求。
据了解,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深化“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各地探索“兵支书”“兵委员”的“选、育、用、管”全链条闭环工作体系。组织举办各级“兵支书”培训班,开设乡村振兴等实用课程,提升其党建工作能力、产业发展本领和社会治理水平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