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商代陶片AI拼合大赛启动:近2万片陶片邀全球破解千年谜题

全球首个商代陶片AI拼合大赛启动:近2万片陶片邀全球破解千年谜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7 17: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全球首个商代陶片拼合赛——大辛庄陶片拼合AI挑战赛正式启动。

据了解,此次大赛由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简称“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与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主办,首次向全球算法社区开放大辛庄H690灰坑出土的近2万片陶片数据,包含每片陶器正反两面超清图像及唯一编号、出土层位、考古备注等元数据,并通过Kaggle平台向全球数据科学家、AI开发者及考古学者发起挑战,共同破解海量陶片拼接难题,推动AI+考古的发展。

“当深度学习遇见考古地层,每一行代码都在重组文明碎片。”北师港浸大副校长(学术)、高等研究院(IAS)执行院长周永明教授表示,此次大赛旨在将AI创造力注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为全球计算考古学树立新范式。大赛创意源于今年初IAS举办的全国性“AI+考古”论坛,关于AI在考古及文化遗产领域应用的探讨在论坛上取得广泛共识。

济南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中心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其H690号灰坑原为储藏窖穴,后成为垃圾坑,堆积达14层,出土了陶片、动物骨骼及金箔残片等。由于埋藏环境复杂,陶片普遍存在风化、磨损、颜色失真等情况,且并非所有原始器物的碎片都能被发现,传统人工拼对方法耗时巨大,复原率不足10%,而参赛者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据介绍,参赛者需通过AI算法提升陶片拼接效率与准确性,具体围绕两大核心任务设计模型:一是断茬匹配拼合:基于边缘几何与纹理,推断陶片邻接关系;二是器形三维重建:将碎片重新“拼回”完整器形。

本次比赛,由数学、考古、计算机、人文科学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以拼接准确度(70%)、器形完整度(15%)和解决方案报告质量与创新性(15%)作为考量标准,评出获奖团队。所有参赛团队需在Kaggle提交源代码及模型文档,并授权主办方用于学术研究及教育公益,以促进计算考古学的长期发展。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方辉教授指出,穿越千年的陶片蕴含着生产组织、工匠风格、文化审美等丰富的历史线索,对H690灰坑陶片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了解商族与本地东夷族的互动至关重要。

“本次大赛参赛者不仅能帮助解决真正的考古难题,推动AI技术解决分类、修复等基础性问题,还将通过探索通用算法,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和开放科学理念的发展。”考古学家、北师港浸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荆志淳教授表示。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蓝丽珊)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