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助力激发产业科技创新动力、助力壮大新兴未来产业等十方面推出30条税务支持措施,助力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措施》将“助力激发产业科技创新动力”作为首要发力点,围绕研发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提出了4项支持举措。此外,为助力集聚产业人才队伍,广东税务部门还推出产业科创人才“点单式”服务。试点建立“青年创新创业税务服务示范基地”,深化拓展“产学研一体化粤税院士服务站”建设,为青年“双创”人才、在粤工作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任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更好实施。
广东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是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驱动力。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税务部门聚焦高频税费政策、重点创新群体、关键科技创新环节,通过多维施策、部门协同,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力。
《措施》以税费政策为抓手,打出助力“新兴产业强链、现代服务业提质、传统产业焕新”的组合拳。中山大学法学院杨小强教授表示,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措施》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焕新双轨发力,以精准落实政策、精细开展服务“双轮驱动”,使税收政策措施成为产业链升级的“隐形引擎”。
结合广东产业布局特点,《措施》明确,将落实好税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五项合作共识”,加强粤港澳三地税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拓展“湾区通办”“跨境通办”等创新举措;持续擦亮“税路通·粤通四海”税收品牌,用好预约定价安排等政策工具为产业跨境合作、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提供优质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健全完善先进制造业等重点出口企业直联制度,高效落实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离境即退税”服务举措,大力推行离境退税便捷支付和“即买即退”试点。
在“助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方面,《措施》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出创新举措,一方面,面向县域重点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企业提供精细税费咨询服务,助力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简化涉税费事项跨区域迁移办理程序,实现迁移前后资质互认,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及产业有序转移。
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李林木教授指出,广东税务部门通过服务机制创新、征管数智化升级等“软环境”建设,既破解短期产业转型痛点,又布局长期竞争力重塑,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以服务促落实、以效能强产业”的实践样本。各经营主体应主动抢抓机遇窗口,用好税费支持政策,在产业变革中乘势而上。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李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