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印发20条措施精准发力湛江:点燃高质量发展“智力引擎”

开展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印发20条措施精准发力湛江:点燃高质量发展“智力引擎”

来源: 南方日报
2024-03-26 15: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湛江举办“十链百场千企”人才说系列活动,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朱宝玲 摄

    湛江建设“人才飞地”探索引才引智新路径。图为粤海集团“人才飞地”广州粤海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技术攻关。刘丽燕 摄

    廉江市第三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龙健博士工作站设立,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张锋锋 摄

    3月25日,湛江召开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部署会议,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市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人才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总结近年来人才工作,部署人才工作提质年重点工作,以高水平人才集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

    会议指出,此次部署实施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旨在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加快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培养,大幅提高重点领域人才供给能力,赋能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人才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为此,会上印发了《湛江市人才工作提质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具体包含20条细化措施,紧盯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树立“大人才观”,瞄准引、育、用、留全链条关键环节,兼顾人才引进和本土培养,在“硬条件”与“软服务”上同时精准发力,激发人才澎湃动能。

    ▶▷靶向发力 产才衔接

    实施引才“数量倍增”行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方案》强调,加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强化海洋产业人才项目牵引、加快优秀青年人才储备、推动乡贤能人返乡创业赋能。

    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湛江将定期编制发布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目录,编制人才分布地图,加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先进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生物育种等产业人才引进储备。

    同时,深化实施产业人才“领航计划”“揭榜挂帅”等项目,靶向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吸引一批既懂科技创新、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人才振兴计划”项目,到2026年,实现引进培养海洋牧场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名等目标。

    在去年邀请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博士代表团莅湛交流座谈的基础上,《方案》着眼于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和质量,首次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通过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高技能领军人才,打造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产业人才队伍的优秀青年人才“蓄水池”。

    ▶▷自主培养 均衡发展

    实施育才“能量提升”行动

    人才培育体系的完善,就地培养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为此,湛江将实施育才“能量提升”行动,着眼选优配强培育党政人才、着眼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着眼社会治理培育基层“头雁”人才、着眼民生福祉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着眼乡村振兴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着眼量质提升培育优秀党员人才。

    湛江将推动机关干部和镇街干部双向交流历练,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主阵地;制定选调生管理办法,从选育管用各方面全链条加强跟踪培养工作。制定新一轮干部培训五年计划,将全市50个现场教学点作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围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区域协调等专题,分类分层开展“点题式”“开小灶式”干部人才专题培训。

    依托众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湛江将建立健全行业指导、校企联合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紧密对接产业链、人才链构建专业体系。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技术交流等形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对接,提升技能人才培育规模和质量,增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

    湛江还将建立“兵支书、致富能手支书、大学毕业生支书”等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库,推行“双交流双考核”机制,安排“落后村”与“先进村”干部交叉换岗学习带动,实行换岗村干部镇村联动考评,帮助村干部找准短板差距、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水平。

    ▶▷筑强平台 成果转化

    实施聚才“容量扩充”行动

    建设人才创新孵化平台、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人才服务对接平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创新创业离不开承载平台。《方案》要求,要聚焦研发孵化、成果转化,实施聚才“容量扩充”行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服务对接“三大平台”,为推动湛江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智汇能。

    湛江将高标准建设湛江国家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湛江基地以及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等平台,布局创建一批产业研究院、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提升平台(基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引培能力。

    与此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及发挥广州与湛江对口协作优势,鼓励用人单位积极走出去“入珠融湾”,实施干部挂职跟岗、联合引才和创新项目。布局建设“人才飞地”“科创飞地”,用好湾区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实现研发在外地、成果转化在本地。

    目前,湛江已建成各级人才驿站144个,打造了覆盖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体系,将继续优化人才驿站功能结构,坚持聚焦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和人才服务,吸引更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大学生以及创业项目、技术攻关项目落户,把人才驿站打造成人才集聚的重要桥梁纽带。

    ▶▷多方协同 融合共进

    实施用才“力量聚合”行动

    在用才方面,《方案》着重强调“打破”——打破事权限制,校地联手促科技创新合作;打破层级障碍,上下联动促干部人才流向基层;打破行政壁垒,多方联合促村干部作用发挥;打破区域界限,整合资源促专家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展才华。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工作的资源宝库,目前驻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具有博士学历以上人才超过1700人。湛江将积极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让创新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深度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湛江将持续加强干部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交流,针对机关、国企、卫健、教育系统打造“四个一百”干部人才储备库,进一步完善干部人才“一线墩苗”常态化机制,分批选派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对口帮扶、项目建设等一线挂职或驻村锻炼。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作为传统农业农村大市,湛江将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汇聚人才,吸引更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人才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激活人才下沉“一池春水”。

    围绕推进绿美湛江生态建设,湛江统筹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职能部门等各方专业力量,推动专家力量下沉,建强乡村绿化技术指导团队,让湛江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厚植沃土 服务保障

    实施留才“质量优化”行动

    环境是凝聚力,是吸引力,是竞争力。要留住人才,必先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形成近悦远来、群英荟萃的良好生态环境。

    《方案》提出,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体系。实施更加稳健务实、灵活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完善高技能人才、名师名医文化名人等领域人才及“人才飞地”平台建设专项政策,推动县级加快制定实施一批含金量高、可操作、可落地的综合性人才政策,形成市县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同时,健全多元化人才资金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保障力度,及时兑现人才项目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为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探索设立湛江海洋牧场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做好人才工作,人才服务是关键。湛江进一步完善高效务实人才服务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用心服务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优化拓展“湛江人才卡”服务内容,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落实好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服务保障。

    此外,湛江还将抓实抓细人才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媒介手段,立体化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先进事迹、人才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工作成效综述

    湛江打造“近者悦、远者来”引才用才格局

    广聚人才智力 激活发展动能

    近年来,湛江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人才、优化人才生态、实施产业人才项目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海纳百川,引才聚智。放眼湛江大地,随着一系列人才引育措施的落地见效,“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已然成势。

    ▶▷筑巢引凤

    推动产才互促

    产业与人才相生相荣,相得益彰。近年来,湛江围绕“三化”“三大”发展思路,相继推出人才高地建设30条、人才强市建设20条等系列引才政策,聚焦“四绿一蓝”支柱产业,通过“揭榜挂帅”竞标应战、项目认领等方式,靶向引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助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一方面,湛江实施“海洋产业人才振兴计划”,深海养殖装备、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截至目前,引进科技领军人才58名,孵化创新团队100个,培养海洋产业人才1.56万人,突破49项关键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湛江实施青年人才“菁英托举”计划,加快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项目集聚,延伸引才触角,通过“以会引才、以赛引才、以才引才”模式,吸引广大英才到湛江干事创业。

    在载体孵育方面,湛江高标准建设湛江国家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建设林君院士、林浩然院士工作站,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引育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拥有省、市重点实验室39家,省、市工程中心227家,各类研发机构达到500家。

    ▶▷产教融合

    激活自主培养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育才,是提高人才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重点。

    湛江按照“制造业当家”22条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育人,建设产教联合体、技能大师工作室,“订单式”培养制造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目前,共建有实习实践基地285个,开设“校企合作班”210个,每年输送技能人才2.85万人。

    此外,湛江高位嫁接优质资源,支持驻湛高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学科攀峰工程”,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广东恒兴集团、中科炼化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13个,合作开设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等育种攻关项目27个,自主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整体开发

    打造人才雁阵

    高质量发展亟须全方位人才支撑。湛江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统筹推动党政和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乡村实用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齐头并进。

    湛江实施干部人才选育管用“春”系列计划,完善干部人才“一线墩苗”常态化机制,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十百千”医疗人才引智计划,引进医学博士130名、医学硕士723名;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建设452个“三名工作室”,近万名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交流、支教。

    为着力壮大县域实用人才,湛江推动科技、卫生、教育等人才“组团式”帮扶,实施“红土青创”工程,强化“百千万工程”人才支撑。已培训高素质农民1.16万人,选派84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帮扶重点镇,派出491名卫生人才下沉县镇两级帮扶,推动2万余名青年人才赴镇村一线服务。

    此外,湛江致力于解决好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发展。

    ■人才说

    湛江湾实验室信息中心主任杨仁友:

    湛江市委、市政府很重视人才工作,支持实验室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政策,特别是基于湛江得天独厚的海洋产业基础,实验室又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提供自主立项项目,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人才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大国工匠”、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陈可营:

    我觉得湛江是一座视人才如珍宝的城市,人才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互相成就,我和同事收益颇多,目前我已经成为首席技师,将带动更多的人才在湛江实现技能立业。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崔琦:

    湛江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全面且合理的政策保障中,更体现在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和为人才打造广阔发展空间的决心中。湛江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和实地访学等活动,帮助我们认识湛江、了解湛江,引导我们将自身的职业规划融入到湛江的发展中,让我们坚信未来定会大有可为。

    澳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赵前:

    选择湛江是因为我看到了这里深厚的发展潜力、光明的发展前景,并且有许多岗位亟待高层次人才的到来。在今年的选调生考试中,湛江用心用力用情保障考生,让大家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充分释放了湛江的爱才之心、拳拳盛意。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林诗婷:

    选择湛江,不仅因为湛江是我的家乡,更因为湛江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今年的选调生考试中,湛江到各大高校进行政策宣讲,以最大的诚意招才引智。湛江有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有拼搏奋斗的人生舞台,有激励担当的保障体系,对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遇。

    撰文:林露 湛新 湛组轩 林艳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