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5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2023海交会”)在广州闭幕。
本届大会共吸引国内57个国内政府代表团,近500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到会,参会3.5万人次,国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100余家,大湾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园区50多家,带来合作项目1300余个,职位岗位需求1.5万个;总体展览展示面积2万多平方米。
延续二十五载,这是海交会“二次创业”再出发。既有多部委举办的赛事、座谈会、招聘会等保留节目,又有创新策划的国际人才服务展区、国际化街区,创新发起了“海交会青年人才推荐官”招募行动,以全球视野邀约世界华人;
这是海外人才“归国逐梦”第一站。国家留学人员综合服务平台(下称“平台”)发布,可提供八项服务;“海外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人才驿站”迎来首批人才入站,驿站可提供最长达6个月的配套支持。
2023海交会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让人们看到了人才与湾区同进步、共成长,诠释了何为“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缘起珠江:初心如炬,照亮启航路
今年,海交会特别设置的两大展区。
“新起点·广州”展区展示了广州如何打造成为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
科研重器次第崛起,新兴产业串珠成链。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本次大会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022年,广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88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30.8%。
据悉,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间增长6倍多;广州企业登上2023年胡润独角兽榜单总量居全国第四;相继孵化出微信、百奥泰、小鹏汽车、云从科技等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
广州构建起 “1+5+N”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关于在广州市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等多项人才制度创新。
2023海交会(留交会)25周年成果展则呈现了一批又一批海外人才的创新创业成果——
海交会搭建了海外人才了解中国的渠道,开创了大规模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先河。诚如三次参加海交会(留交会)的锐博生物董事长张必良所言:“留交会像一辆火车,把海外留学生集中带回来。”
海交会(留交会)以专业化、便捷化、精准化的服务,为海外人才来华(归国)提供创新创业机遇。广州复能基因库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淑伟正是在留交会(海交会)上获得投资支持,他以此为契机创办了企业。
经由海交会平台归国的人才,发扬“闯关东”的精神,逐步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颜宁、邓中翰、周振等科学家填补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汪建、李彦宏、李革等企业家引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广州、大湾区以及全中国,依然需要大批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幕式上,老一辈归国杰出代表发布《致广大留学人员的倡议书》。
圆梦之旅:奔赴创新,枝叶总关情
本次大会,来自英国伦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全球排名前列高校的6位人才,作为首批留学人员代表进驻了“海外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人才驿站”(下称“驿站”)。
在站期间,他们可获得最长达6个月的配套支持。例如,驿站将保障入站人才在穗实习、创业期间的住房及广州市内交通;提供实习补贴、创业场地和创业辅导补贴等。
如果说,由大湾区海外创新资源服务联盟设立的驿站,代表了“广州心意”,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建设的国家留学人员综合服务平台(下称“平台”),则传递出“国家热盼”。
平台在海交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它将面向留学生群体及相关机构,提供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公派派出服务、留学存档、就业报到、平安留学培训、国(境)外认证院校查询、留学人才就业服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服务八项服务。
除了让海外归国人才“行得稳”,海外还要让本土科技人员“走得快”“致得远”。海交会上,多位科技界、产业界杰出人士现身说法,告诉后来者们为何来华(归国)值得。
“广州的创业环境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蓝田说,“大到人才政策,小到交通住宿、柴米油盐,广州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这让企业家们可以专心干自己的事情。”
“作为一名外国人,我并没有觉得被孤立,反而很好地融入了这座城市。”广汽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吉·马可·马里奥分享道,“广州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同时有着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人才来到这里能够搭上高速发展列车。”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现已经初具规模。”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奖获得者乔治·穆斯特谈到,“广州和深圳正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开放来聚集创新之势,以合作厚植人才沃土正当其时。”
愿景如见:新起点上,风流看今朝
海交会作为国家级的招才引智重要平台,创办以来累计吸引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位高层次人才参会,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我们研发的激光过程诊断系统,它可以利用光电传感快速检测焊接缺陷,大大提升工业制造的良品率。”广州徳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晓君表示,该企业由多名海归博士联合创办,此次来到海交会希望招聘到具有海外视野的工艺工程师、光学工程师等人才。
广交贤才,科学家在海交会寻访资源加持——
2023海交会通过专业论坛、专题活动、项目路演、人才招聘等多种活动,并设置4大主题展区和法国分会场,持续为大湾区带来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
“我们探索把半导体和微纳加工技术,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第二次参与海交会的生物岛实验室微纳技术研发创新中心负责人赵蒙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长周期、高投入特征,需要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海交会恰恰提供了让各方深度交流、互信互惠的平台。”
广纳良才,创业者在海交会寻求政策护持——
大会还将立足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就业的发展需求,打造海外人才项目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提供了全链条政策服务对接,全方位支持海外人才回国(来华)发展。
“今年我区推出了‘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其中‘海外人才集聚行动’跟海交会的初衷不谋而合。”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副局长赵璇介绍,“我们对新引进的国际知名高校博士给予最高100万元人才奖励;用人单位引进海外人才成效显著的,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今年,海交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约30个国家的20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其中博士人才1000多名;北京软体机器人、达闼机器人、慧智微、亿航科技、文远知行等企业展示了众多“黑科技”产品。(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